最近看新聞,思想空間無限。
名嘴接二連三封咪:五月三日,鄭經翰透過大氣電波發表聲明「政治低氣壓令人窒息」;五月十三日,黃毓民形容自己「身心俱疲,需要休息」;五月十九日(昨日),連李鵬飛都在主持節目中途突然殺出一句「不能暢所欲言,享受做節目的樂趣」,宣布從此退出不做商台烽煙節目《風波裡的茶杯》。
本身是港區人大的李鵬飛,昨日下午甚至已經向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寄出辭職信,不做人大代表了。
他們都是以辛辣言論聞名的名嘴!你叫公眾怎可能聽署理政務司司長孫明揚一句「沒有迹象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在香港受到任何打壓」,然後就安心、放心?先鄭後黃然後李,怎可能事出無因?怎可能是巧合?怎可能沒有關連?市民懷疑言論自由已受威脅,惶惶不可終日,是很合理反應。
尤其李鵬飛的引退,震撼最大。不但因為他是接二連三的「三」,同時也在於他的身份背景。他今年六十四歲,回歸之前是行政局議員、立法會首席議員,也是工商黨自由黨的創會主席,試問甚麼大場面未見過?無論政治前途抑或經濟實利,他都屬「上岸一族」。
按道理,尋常威迫利誘都不足以令飛哥引退。何況,在封咪前夕,他在公開或私下場合仍一副大無畏,一晚之間態度卻突然一百八十度改變,怎不驚心動魄?
究竟發生了甚麼事?升斗小民的悲哀是,大家分擔了驚恐,卻不了解實情。但如果名嘴不講,或有他們不能講、不得已的原因,旁人沒資格要他們用性命或者其他他們認為珍貴的賭一鋪。
社會應該同情受害者,而政治氣壓低沉的現實也有目共睹。只是,如果看新聞需要運用想像力,畢竟是整個社會的淪落,悲哀。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