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的肝、卵巢、腸臟均含致命毒素,只需一克便毒死五百人。中毒者神經系統麻痹,呼吸困難。日本每年都有嗜吃者中毒身亡,仍有不少人拚死一吃。
其實河豚本身無毒,亦不會製造毒素,是吃了河牀的受污染海洋生物如蟹、貝類及海星,細菌產毒且累積於其體內。長崎大學漁業技術部門研究人員花了三年時間,養殖出四千八百條無毒河豚——魚籠遠離河牀,飼料是潔淨的金槍魚、磷蝦等,故成長後內臟不含毒素。
乾淨、安全、平凡的河豚,還算是河豚嗎?無毒的河豚,不過是一尾雞泡魚,再甜再鮮,同芸芸眾魚沒有分別。
人們愛上河豚,除了美味之外,還有挑戰感,刺激度高,接近死亡又逃出生天帶來身心滿足,不止於口腹之慾。
一個有問題的生態環境,才產生有毒的河豚。有問題的城市,才產生針砭時弊為民喉舌的名嘴,他們不一定是英雄,但對宣洩怨氣者而言好刺激,對被批評的人就是毒,受不了。不管如何,獨特的聲音沉寂了,哪有「代替品」?日後,也許漸漸乾淨、安全、平凡,進入一個無毒境界,四千八百把一樣的聲音,還有存在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