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每年約有兩萬個癌症新個案,其中十六至二十二名病人在接受化療期間會因突發肝炎致死。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帶有乙型肝炎病毒的癌症病人,在化療前先服用預防藥物,能有效減低化療期間肝炎突發的機會,令化療能夠順利進行。 記者:張嘉雯
香港癌病患者中,有一成體內帶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三至四成病人需要接受化療。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副教授楊明明解釋,化療會壓抑免疫系統,令肝炎病毒得以複製,引致肝炎突發,「佢哋響接受化療期間會有乙型肝炎病毒突發嘅危險,輕嘅會出現肝炎,令到化療延誤或中斷,嚴重嘅可能造成肝衰竭致死。」
該系對二百五十八名帶乙型肝炎病毒的癌症病人進行研究,其中一批在化療前服用抗病毒藥物,結果服藥組別的肝炎病發率只有半成,較沒有服藥而接受化療組別的病發率低了兩成,而相關死亡率也可以減低。
「令到治療順利進行,毋須中途中斷,有啲病人以前可能要打八程針,突發情況通常響第三、四程治療發生,可能到三、四程就要中斷。」楊明明稱,藥物能令肝炎病發率由四成五減至一成八,化療延誤或中斷的比率則由三成五減至一成五,有關結果已刊於醫學期刊《臨床腫瘤學期刊》內。
該藥本來用於治療乙型肝炎及後天免疫力缺乏症病毒感染的病人,副作用少。癌症患者需在化療開始前一周服藥,完成化療後繼續服用八周,整個療程歷時七至八個月,藥費約六千元,現時只有高危病人使用,中大會與醫管局商討將新治療法推展到所有病人。
此外,中大臨床腫瘤學系陳德章說,本港每年約有一千五百個乳癌新個案,其中一成二至三成五人會出現嚴重的淋巴性腫脹。他解釋,乳癌患者因接受乳房切除或乳房腫瘤切除手術連放射治療,淋巴液積聚在身體的組織內,無法送回循環系統去,造成水腫、慢性發炎及組織纖維化,影響手部活動及工作能力,而子宮頸癌或前列腺癌的患者同樣是高危族。
中大一項調查顯示,一成八已接受乳癌治療的患者不知自己有淋巴性腫脹危險,患者需要穿着壓力衣及接受物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