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場現形記:解讀羅范椒芬現象 - 李慧玲

新官場現形記:解讀羅范椒芬現象 - 李慧玲

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近期是非不斷,壞新聞多到令人不忍心。先是說學生沒有資格批評特首;然後把老師獻身教學比喻為吸食毒品;最近一宗,則是上星期何秀蘭公開表示,她曾致電要求作為立法會校本管理條例草案委員會主席的何秀蘭,不要讓議員問太多問題,以免影響審議法案進度。
政務官圈子有時都頗有人情味,聽聞舊日手袋黨姊妹們都在排隊約羅太吃飯,因為知道她壓力大,要為她解一解憂。

為甚麼犯錯?
但羅范椒芬現象實在值得研究。她明明是一顆閃閃明星,在官場很早已經大放光芒,任何認識她的人都不會懷疑她的工作能力和熱誠。記得,回歸之前,她甚至在一次報章進行的調查中,獲當時的立法局議員選為最有能力的政務官;眾議員都覺得她待人處事可信任兼可合作。
今日,同樣一個羅范椒芬,壞新聞卻是眾常任秘書長之冠,同時也比很多局長都要多。那些壞新聞又統統真是壞新聞,你很難想像玲瓏睿智如羅范椒芬會犯這些欠缺政治智慧的錯。為甚麼?
教育界對羅范椒芬的評價直線下降,或可說是改革觸動既有利益者的必然反應,換言之是一個改革者必須付出的代價;但她頻頻失言,總不可能歸咎她比其他秘書長勇於挺身而出,於是犯錯比率也相應增加吧?
羅范椒芬今日挺身護航的政策,都是她擔任教育統籌局局長時制訂的,她的肉緊與瞓身不難理解,但也不應是犯錯的原因。她當年何嘗不緊張?
我們原本有好多好好的公務員,董先生和特區政府可以還給我們嗎?
(圖)按羅范椒芬一貫工作表現,實在不明白為甚麼她會頻頻失言。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