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一批資深大律師組成的《基本法》45條關注組在反23條立法及爭取雙普選爭拗上,一直扮演「民主護法」角色,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最新公布的民意調查更顯示,關注組獲市民的支持度名列各政團之首。據悉,由於中方擔心關注組的支持度上升,會過份主導民意,部份親中法律界人士,正醞釀成立一個支持政府和中央的法律團體,抗衡關注組的影響力。 記者:莊曉陽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昨日公布最新的政治團體評分,首次上榜的45條關注組以五十四分進佔榜首,除了民建聯得分較二月份調查下跌零點一分外,其他政團得分均見上升。不過,從實際得分看,政治團體的評分仍低於同期立法會議員的評分,負責調查的鍾庭耀指這顯示市民仍傾向支持個人多於政黨。
有法律界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鑑於45條關注組「風頭好勁」,與關注組持不同意見的法律界成員希望成立另一個平台,就社會上的法律問題,提出「客觀」、「公正」和「持平」的意見。
律師會會長葉成慶、城市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梁美芬接受本報記者查詢時,承認曾有法律界中人邀請他們加入,但經考慮後已拒絕。另一位在法律界德高望重的上訴庭法官廖子明也向本報承認,他曾聽聞有支持政府法律界人士想籌組一個新法律界組織,他個人同意法律界除了45條關注組外,也應該要有另一種聲音。
知情人士指,籌備組織的核心,包括一些經常發表意見的法律界人士,但未指明是哪些人。
有親北京商界人士私下透露,中方官員對法律界只有一種聲音的現象,頗有微言,擔心他們會主導民意,認為要更有「系統」組織、支持親中的香港法律界人士,「佢哋覺得唔應該只得大律師公會、45條關注組呢類法律界聲音,應該有其他支持釋法,支持人大常委決定嘅聲音。」
45條關注組成員余若薇表示,法律界有其他聲音和組織並不出奇,她鼓勵法律界有多些人發表意見。另一成員梁家傑則表示,歡迎有其他持不同觀點的團體,因為香港是多元社會,大家可以就不同議題進行辯論。
另外,民主發展網絡執委昨決定於八月二十九日,即九月立法會選舉投票前,於中環遮打花園舉行造勢大會,鼓勵選民投票給爭取普選的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