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主戰勝考驗

台灣民主戰勝考驗

曹長青

明天台灣將舉行總統就職典禮,再加上驗票基本完成,標誌着台灣的選舉糾紛,在法治體制內,基本告一段落。
台灣這場選舉糾紛,被世界輿論關注。但中共官方媒體及香港的親共報刊等,卻極力渲染醜化,說它導致騷亂、不穩定;暗示只有像中共那樣永無選舉的「你民我主」,以及香港特首由北京太上皇指派而不直選,才有穩定。
不要說當今的台灣早已平靜,即使在最初階段,也沒有天下大亂。我曾在台灣觀選,親眼目睹選舉的秩序井然,根本沒有任何騷亂和失序;其平和程度,幾乎像美國這樣的成熟民主國家選舉時一樣。
台灣大選後,菲律賓、印度、斯里蘭卡等國,也舉行了選舉,全部都有騷亂和死亡。僅菲律賓就有二十多人在選舉衝突中遇難,印度和斯里蘭卡都有很多人在選舉騷亂中受傷。而台灣多達一千三百萬選民投票,無一人受傷,更無死亡,甚至連一次衝突都沒有。因而美國助理國務卿凱利幾周前在美國國會就《台灣關係法》問題作證時說,「台灣的民主是亞洲以至全世界的典範。」

大選開票當晚,我在高雄參加一個電視政治評論節目,然後就在旅館房間裏一直看電視,擔心由於票數接近,選情激盪,再加上連宋陣營不承認敗選,煽動支持者情緒,可能造成騷亂引起警民衝突,導致流血動亂,使中共有藉口對台動武和干預。整整看了一夜電視,到次日早晨七點多,才放下心來:度過最可能出事的時段,台灣就不會有大事。
從開票的動盪之夜到現在,大選已過去六十天。台灣經歷了走向民主以來最大的考驗,總統和副總統受槍擊;在野黨不承認選舉結果,聚集幾十萬支持者街頭抗爭;街頭抗爭導致暴力事件,警察和記者被歐打;全國性重新驗票……
但台灣承受了這一切考驗。它說明,台灣的民主制度、台灣人民,具有韌性和能力,平和而理性地解決糾紛。今天,在台北街頭、高雄市區、台南中心等,都沒有任何社會騷亂的現象,一切按部就班,表明選舉的糾紛沒有影響和平穩定。

別說今天,即使大選後的第二天,走在最有政治激情的台北街頭,也絲毫感覺不到社會的動盪,人們照常上下班,商店公司旅館餐館等照常營業,街上車水馬龍,一如既往。如果沒有電視上報道的總統府前的反對派抗爭活動,真的感覺不到台灣和以往有任何不同。
一個國家出現任何問題並不奇怪,怎樣處理問題,才是彰顯制度好壞的關鍵。台灣之所以承受住選舉糾紛,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台灣的軍隊基本保持了國家化和政治中立,拒絕任何軍事干預選舉的誘惑。二是以中產階級為主的台灣民眾,不響應任何煽情的號召,拒絕騷亂和街頭運動;他們重秩序、重法治、重理性,而且佔有相當的多數,因此不管激情者怎樣煽動,台灣社會的主體沒有浮躁和浮動,而是相當沉穩地保持了整個社會的基本秩序。

另外還在於執政黨的理性處理,安撫和要求自己的綠營不和反對派衝突,以柔克剛,最後達成在法治框架內重新驗票的協議,並首先表示接受驗票結果,從而使選舉糾紛從街頭轉向法院,從激情轉向理性。
台灣的選舉再次證明,民主,就是政黨要傾聽選民聲音,尊重人民決定。如果有分歧,要尊重政治遊戲規則,在法治領域解決。敗選者要「輸得起」,當選者要有胸懷,由此營造一個更民主的環境。台灣經歷了大選糾紛的「煉獄」,正以「湼槃」重生,向世人,尤其是向香港和中國的民眾展示,民主一定會勝利。
……………………………………………………
作者為旅美中國作家,文章逢星期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