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場智慧這樣認為,只要有新的金融報章或財經雜誌面世,股市就會見頂,股價很快就會大幅回落。這個理論背後的原理很簡單,由於辦報辦雜誌需要時間,由籌備以至面世,可能需時數月,而投資者之所以想辦新媒體,是因為見到市場暢旺,而這亦可能是股市見頂的先兆。當報章雜誌面世之時,大市很大機會已步入跌市。於是便會有這種「新金融報章雜誌出台,股市見頂」的理論出現。
如果上述所說的理念成立,則股市暢旺之時,交易所亦會想盡辦法推出新產品,希望帶來更多收益。早前港交所就已推出了H股期貨,而相關的H股指數亦曾經升上5000點高位。同期市場亦推出H股指數基金(2828),再加上世界投資市場興起一陣中國熱,不少歐美金融機構紛紛推出投資中國的基金,而其中很大部份是投資在香港的H股及紅籌股,結果令到H股股價升至很高的水平。
升得愈高,便跌得愈重。既然早前不少基金購入了大量H股,在贖回的壓力下,H股的跌幅便遠比恒生指數厲害──不久前才見5000點新高,但轉眼間已經回落至3500點水平。如果去年在高位買入國企股的話,現時平均已蝕了本金3成;如果持有一些較弱勢的股份,跌幅更會比指數厲害。據聞港交所打算在年中推出H股指數期權,而這種產品的推出已經醞釀了一段頗長的時間。在跌市之時推出這種期權產品,時機是否適當,便見仁見智了。至於新產品出台,相關資產價格會否進一步回落,便要留待日後才有分曉。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