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KingKing傾:亞股下半年仍具投資價值

基金KingKing傾:亞股下半年仍具投資價值

在過去3個多月,筆者透過本欄與各位讀者分析了一系列亞洲各國的投資前景,此外也有論述過禽流感、亞洲貨幣上升、油價、美國加息及中國宏觀調控等的影響。年初大家對亞洲投資環境還極度看好,但現在卻擔心外資撤出亞洲區,相信誰也估計不到市場氣氛改變得那麼快,現在是時候看看下半年投資亞洲的機會了。

四項風險因素
亞洲投資氣氛轉差,只是近兩個月的事,在四月初至五月中,絕大部份亞洲股票基金的表現都無可避免地下跌,跌幅由5%至15%不等。而年初至今,有小部份股票基金如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及新加坡等可以有約半成的回報,其他都有不同程度的跌幅,而去年表現最佳的泰國,更成為「下跌之星」,跌幅接近兩成。
現時投資亞洲的風險因素主要有四點:
第一是美息上升的陰影。市場正擔心聯儲局加息會打擊正在復甦的經濟。不過我們必須明白,其實早前已有分析指美國息口會上升,只是當時市場一廂情願地認為聯儲局不會在大選年加息。這是一場誤會。筆者統計過,由1960年至2000年11次大選年,聯儲局其實曾在當中的6次大選年加息,而另外5個大選年則減息,而每一次的利率改變,都是與當時的經濟環境有關。可見大選年的政治環境,不會影響聯儲局的中立性。最經典的例子是在1980年,當時美國通脹以雙位數字上升,聯儲局主席沃爾克於是大力加息壓抑惡性通脹。要知道沃爾克是由卡特委任的,而卡特當年便在大選中敗於列根手上。可見美國在大選年不加息的理念,其實有誤。

市場其實長期存在過份樂觀或過份悲觀的情況,而且往往會忽略實際數據。雖然筆者亦預期美國在6月底會加息,但卻相信今年加息的幅度沒有市場預期般大。根據3月份遠期市場的數據,大家預期美息在年底會較現時高出1.25厘,這是否會高估了美國加息的幅度?
第二、大家都擔心中國宏觀調控會打擊亞洲國家的出口,繼而影響他們的經濟增長。無可否認,中國政府的政策改變,確實會影響到中國的入口,但亞洲出口中國的貨品,大多是原材料及半製成品,其最終目的地仍是歐美等主要消費國家。因此,歐美才是亞洲國家產品的主要買家,根據筆者的分析,中國的入口數量受到本身出口的影響更大。例如當中國的本土固定投資下滑1%,入口便會減少0.45%;但當中國出口下跌1%,入口的回落幅度便多達0.62%。所以,假如歐美消費者因為經濟向好而增購亞洲區產品,對抵銷中國宏觀調控的影響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點是擔憂外資會撤出亞洲區。由於國際資金流動快速,我們不易估計及衡量其影響。不過截至本月5日的數據顯示,年初至今美國投資者透過互惠基金投資非美國市場有35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0億美元增長十餘倍,與2000年外資大舉投資亞洲區的水平相若。此數字也包括歐洲及南美這些非美國本土市場,亦未見美國投資者把資金調回本土的迹象。

油價最難估計
最後一點是油價急升。相信沒有多少人會估計到,在伊拉克戰事結束之後,油價會升破海灣戰爭前的高位。油價上升,的確會對亞洲區個別國家的經濟構成負面影響。前三項因素,市場都似乎過份偏淡,因此最近亞洲區股票大幅滑落,已令股票估值變得吸引。不過油價是不易估計的因素。但只要油價不致一放難收,下半年亞洲區的股市基金仍具投資價值。
尹可豐
美國銀行(亞洲)副總裁
(此欄摘自上周五美國銀行(亞洲)特約:新城財經台「基金KINGKING傾」節目。今次是最後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