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遇上航班延誤而被迫滯留在機場時,你會抱怨航空公司失誤,但航空公司的運作中心員工亦正忙得不可開交,希望用最短時間調配飛機,協調工程及機組人員,盡力將航班服務回復正常。
國泰航空綜合運作中心(IOC)經理DavidBrown解釋,由於國泰的飛機使用率高,一架飛機誤點,可能會影響整個網絡的運作,所以需要一個綜合運作中心,遇事時,立即調配全球飛機及機組人員。
David說:「我們每日24小時,看住80架飛機、200個sector(客貨運航班),工作就是令到航班準時,其次是減輕航班誤點的情況。」
最容易令航班誤點是天氣問題。David憶述,99年華航於8號風球下發生空難,機場即時封閉跑道進行救援工作,「但當時國泰有15至20架飛機從外面飛返香港,我們要即刻通知這些航班飛往其他機場,並叫停所有準備起飛的飛機。」
因此,他們每日的首要工作,就是了解國泰所有航點的天氣情況。David舉例說:「菲律賓及台灣打風帶來的影響很大,每年4月1日至10月底太平洋的颱風開始形成,就算未吹襲到香港,我們都要不停check着。」若香港打風,更會影響國泰七成飛機運作。
除天氣因素外,突發事故亦往往會影響運作。01年美國發生911事件,即時禁止所有飛機飛行。入職26年的IOC當值經理胡超穎當時正值班,他憶述說,國泰當時有5架飛機在美國上空,發生襲擊後,飛機要即時降落。他首先要知道飛機降落何處,以便安頓機上乘客及機組人員,並了解事件影響有多大。
「國泰當時是靠該5架飛機第二天回港後再飛其他地方,它們無法回港,我就要將所有飛機再執一次,例如抽起去美國的飛機,飛住其他地方,又因應乘客人數,將兩班台北航班合併為一,彌補該5架飛機的空缺。」他說:「當晚講了幾百個電話。」
不過,並非所有事故均需要他們衝鋒陷陣。David透露,國泰在去年3月「沙士」爆發後停飛大量航班,由於每架飛機停飛逾兩日,再起飛前需要大量技術檢驗,涉及較多開支,為節省成本,他們要安排每架飛機隔日飛行,但工作氣氛相對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