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公用股確是資金避難所

投資學堂:公用股確是資金避難所

價值投資法(ValueInvesting)之父BenjaminGraham曾指出,小投資者較機構性投資者優勝之處(BasicAdvantage),就是當投資市場氣氛不佳、投資環境不理想時,小投資大可沽清持有的股份,或僅持有數隻優質股作長線投資,並暫時離場觀望,待市況好轉時才再入市,此乃小投資的專利,基金經理等機構投資者卻不能這樣做。
大部份的傳統股票基金,都有現金水平(Cashlevel)限制,如組合資產的10%之類,故此即使基金經理明知市況不佳,快將大幅下挫,但卻不可沽清所有股份、只持有現金,因此,當股市急挫,基金的表現亦受拖累。投資者如欲避過此問題,便惟有考慮對沖基金,因為他們的彈性較大,規限較少。同時,在市況不濟時,對沖基金除了可沽清持股外,還可「反手」沽空期貨及運用其他衍生工具來作沽空等。因此,過往當股市不佳時,對沖基金的表現反而不俗。
由於在市況不濟時,傳統的股票基金須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因此部份基金經理便會沽出其他表現較差的股份,增持公用股作資金避難,這樣在股市下跌時便促使公用股的表現較佳,正如很多時當股市反覆下挫,公用股卻能逆市上升。

大熊市中表現出色
公用股是否確有「資金避難所」的功效?我們不妨看看上一次港股大跌市時之景況。
自2000年3月,港股由18397點歷史高位反覆下瀉至2003年4月的低位8331點,在這3年多的大熊市中,恒指下挫了10066點(嘩!)累積跌幅達55%!同期公用股指數則大約由18000點反覆上升至22650點,升幅達26%。
在2000年3月至2003年4月這3年間,公用股指數的累積升幅僅得26%,不算大,平均每年只有9%升幅,但相對同期港股勁跌55%,則公用股指數的表現可謂極之不俗,確有資金避難所之功效。
個別公用股方面,在2000年3月至2003年4月港股這一大熊市中,中電的股價由大約29元水平反覆升至大約33元,其間累積升幅約13.8%,同期港燈(006)則由24.5元反覆升至31.7元,累積升幅為29.4%,中煤(003)的股價在同期則由7.36元反覆升至9.8元,累積升幅為33%!
至於地鐵(066),由於它在2000年11月才上市,故此11月的開市價11.6元至2000年4月的高位8.6元計,地鐵在其間的累積跌幅達26%!
綜合上述來看,在港股前一個大熊市中,中電、港燈及中煤皆能發揮資金避難所的作用,但地鐵則沒有此功效。故此,假若歷史重演,則在大熊市便不宜持有地鐵了。
最後,正如Graham的建議,閣下又不是基金經理,在市況不佳時,為何仍找尋資金避難所,何不全身而退?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