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爭拗睇真啲:<br>港人挑戰憲法 今昔皆然

政改爭拗睇真啲:
港人挑戰憲法 今昔皆然

被稱為香港「小憲法」的《基本法》實施已六年多,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上月底來港時,對《基本法》「幾乎沒有一天不受到質疑」顯得耿耿於懷;他更引述一篇文章說:「『英國統治時期,未見香港有人質疑、詆毀以及要求修改《英皇制誥》和《皇室訓令》,這並不意味廣大港人樂意接受殖民統治,而是明白到《英皇制誥》和《皇室訓令》擁有至高無上的憲制地位。』那麼,這一傳統的法治精神到哪裏去了呢?」
喬曉陽因而得出結論:「在一個連憲制性法律尚未得到應有尊重的社會裏,在政治體制上作出激烈的變革,其負面後果是可以預計的。」這成為了人大常委會否決香港雙普選的理由之一。
中文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國法制研究計劃榮譽研究員王友金認為,「任何地方的憲法,都是原則性的條文,要透過具體事件、案例去解釋、理解條文內容。」他說《英皇制誥》及《皇室訓令》並非無人挑戰,而是因為已在各殖民地實施了數百年,累積大量案例具體解釋原則性條文,「《基本法》只實施了六年,要時間累積案例,指有人挑戰就是不尊重《基本法》,是忽視了法律會向前發展的特性,對《基本法》的挑戰愈多愈好。」

《英皇制誥》備受質疑
浸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系教授戴高禮則說,《英皇制誥》及《皇室訓令》其實一直備受挑戰,早年新界原居民抵抗英國統治,迫使港英於上世紀二十年代起承認鄉議局地位及鄉村選舉,五十及六十年代的暴動,亦是對抗殖民地管治挑戰《英皇制誥》及《皇室訓令》的象徵,八十年代起港英實行地方代議政制,在兩級議會進行有限度選舉,亦是《英皇制誥》及《皇室訓令》受挑戰而需改變的表現。此外,前港督衞奕信因本地商界向英國施壓而離任,更可說是對宗主國最直接的挑戰,故此,《英皇制誥》及《皇室訓令》不受挑戰的說法不能成立。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主任陳祖為則說,雖然過去幾年關於《基本法》的爭拗很多,但均是涉及條文內容的灰色地帶,社會基本上支持《基本法》作為香港的「小憲法」,「挑戰條文同不尊重《基本法》係兩回事,我唔認為針對個別條文等於挑戰整本《基本法》。」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