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嘴封了咪,有人出來抱不平,有人叫好,一下子,言論自由又成為另一個爭拗焦點。
鄭經翰與黃毓民自九三年開始,便以時事評論員為大眾申冤,痛斥政制弊病,的確為普羅大眾開啟了一道新的思維方向。十年來,兩位名嘴雄辯滔滔,將香港變成另一個古希臘似的,人民都敢於辯政,可謂功德無量。
兩位封咪名嘴私下都有生意,何解?筆者覺得不是他們特別想做,而是不能不做,因為時評節目的酬金偏低。在美國,同級數的時評員年薪可以上財富榜,香港的就不能了。又做時評,又做生意,兩方面都有競爭對手,怎會不心力交瘁、身心俱疲呢?我大膽推測,如果電台願意出五倍酬金,另加保鑣、防彈專車接送,兩位名嘴也許會心動回巢。
十年來,電台phonein節目都是收聽率的保證,時評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份,但節目終歸是節目,是一種無形商品;按著名市場推廣策略研究,簡稱TheBostonMatrix所言,凡商品都會經歷四個階段:問題、新星、金牛、狗。商品變成狗之後,無論投放多少資源都是徒然。作為商業機構的主管,要考慮的不會是言論自由,而是股東利益。
話說回來,筆者不覺得封咪事件會影響言論自由,因為敢言的人確實多了。嘴巴的權力一旦下放,就無法收回。普羅市民都該相信自己跟鄭、黃兩位名嘴一樣,對時事、政制有着高質素的分析能力和辯論的勇氣。一代新人勝舊人,今天縱使沒有兩位名嘴,香港一樣有言論自由。引用一句老套的電影對白:「長江一號死了,還有千千萬萬個長江一號。」
編按:陳也請假一個月,由李樹昇暫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