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寫完一篇關於怕和人家握手的東西,早上到茶樓去,就看到鄰桌大佬的報紙,大標題寫着:握手會傳染沙士。
還是我有先知之明,只肯和美女握手,不管她們患不患絕症。
握手是西方傳來的禮節,我們古時最多拱拱罷了,身體是不接觸的,如果甚麼都學足洋人,我寧願吻雌性動物的雙頰。
並不是怕死,但個人感覺很重要。和陌生人握手,總是幻想他們之前做過了些甚麼,那隻手握過了些甚麼東西?當然是往壞處想,就愈來愈恐怖了。
信得過的日本店裏,看大師傅揑飯團和魚生,也放心吃下去,這種吃法大家通稱為壽司Sushi,但正確名堂是「握」,發音為Nigiri,看漢字就知非用手不可。
日本師傅把手洗了又洗,假東洋店中的嘴邊無毛小子,只往身上的圍裙上擦,有時還用條已經發黃的毛巾,看得心中發毛。
傳統上,客人也用手來把「握」放進嘴裏,從前的壽司櫃台安條水管,有些洞滴下水來,讓客人洗完手才抓東西,當今已沒有那麼衞生了。有時友人請客,用手拿了一塊「握」給你,怎吞得下?
好在發明了透明的膠手套,現在許多賣食物的小販們都懂得用。有些干脆用個塑膠袋代替手套,看了安心。
政府衞生局的廣告中,拚命宣傳要人多洗手,有些還說如廁後一定要洗手,這簡直是混帳王八蛋。
哪有如廁後再洗的?有甚麼用?我們都是先洗再如廁。拉開門,手已接觸到手把,不洗怎行?有些人還洗完手後不擦,開門時將手把弄濕,碰到了還要洗多一次。
如廁後才洗手,這種勸喻只適合於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