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微言輕 - 李樹昇

人微言輕 - 李樹昇

大文豪蘇軾曾自嘲「人微言輕」,那是他向執政上奏國事卻經常得不到答覆的緣故。今天我們當然不會認為蘇軾「人微」,至少中國語文課本裏會讀到他的文章,但北宋時期黨爭劇烈,身為舊黨中間派的蘇軾與由王安石領導的新黨時起衝突,官位更連番被貶、南調,本來不微的都變得微了。
立場不同,政見自然不同,大家如能好好商議,不難求同存異。只是黨派更迭,權力重心搖擺不定,黨同伐異,既害國亦殃民。所以歷史學家大都認同,北宋的民生問題長久沒法解決,綜合國力裹足不前,外交每每受辱,以至最終覆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維持了五十多年的黨爭問題。

知道歷史不斷重複的人多,但善忘的人更多。今日香港政壇,民主派與保皇派的爭拗,從民生政策擴展到意識形態之上去。一方說民主重要,反對普選就是反民主;另一方說愛國重要,反中央就是賣國。兩派沒完沒了地各找支持,搬出的理據比銀河繁星還要多。
然而,最終得益者是誰?也許是既得益者,或是將得利益者;又或者是以挑人錯處謀生的時事評論員、靠民意調查維持經費的研究員,甚至是一眾傳媒。總之不會是蟻民,不會是百姓。(筆者寫了這篇專欄,變成他們的一分子了。)有趣的是,人人以為自己可以在這趟現代黨爭混水中得到利益,沒趣的是,黨爭的惡果已經長出卻無人發現,得到怨氣種子散播開去的時候,想回頭亦很難。我不是危言聳聽,黨爭可以亡北宋,亦可以亡香港。筆者人微言輕,不同意以上觀點者,直當耳邊風便是。

編按:陳也請假一個月,由李樹昇暫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