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日股短期較港股吸引

英之見:日股短期較港股吸引

返回香港,股價再次面目全非,股災範圍有蔓延之勢。資金流向主宰的程度太厲害,經歷過去幾年的變化之後,機構投資者的參與比例甚高,等閒二三線都是基金股,一旦撤資,自然也受牽連。以往還有炒股不炒市的一式絕招,今時今日,在投資過程中,買賣時機的掌握,比起挑選股份重要得多。
淡市期間多了公司訪問,反正買定離手,而且理解管理層的看法,對微觀以至宏觀的分析都有幫助。普遍而言,管理層的看法是比股市中的投資者樂觀,估計回購及增持的行動,應該逐漸增加。
基金經理先走為上,其實也很易理解,衡量表現的基準,是以年、月,甚至星期作為單位,無法不順勢行動。長線作為目標,只是少數地位超然的人的專利,市面上有無數畢菲特的書籍,依然只得一個畢菲特,長線投資是似易實難的方法。
面對目前的形勢,策略上應該等待轉勢的證據才入市,現在偶爾會有一些技術性反彈,但資金流向的形勢未改的話,上升空間相當有限,等待黎明是被動兼蝕章,爭取回報卻較有信心,心理折磨也較小。

可望較早反攻
不過也可以主動一點,市況淡靜,通常都是自我增值的好時機,旺市炒股票已弄至身心俱疲。現在港股面對3大不利因素,第一是投資者對股市失去信心;第二是美元轉強,令中國香港等資產失去吸引力;第三自然是宏觀調控。若我們依然想投資,大可以效法機構投資者,來個捨難取易,向海外市場進軍。
美元太過波動,令亞洲市場中會出現此起彼落的現象,早前日股一枝獨秀,便是由此而來。現在全球股市普遍低迷,但單以亞洲主要市場而言,日股便應該較港股較早展開反攻。
是時候擴闊視野,不宜再將眼光局限在港股之上,日股不外一例,商品期貨及外滙也是炒家滙聚的戰場。不過股市不是零和市場,對小投資者而言較合適,學習研究海外股份,是正路的起步。不要問筆者如何入手,筆者自己也是正在摸索嘗試,談不上心得,但資金流動影響環球金融,不容再安於一角,眼中只以港股獨大。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