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嘉華筆記:股市暫宜作壁上觀

麥嘉華筆記:股市暫宜作壁上觀

若果是本欄的長期讀者,相信必然會知道,我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此對全球股市前景,以及商品價格的後市提出警告。我所持的理據是,在流通量收緊、通脹加速,以及利率勢頭向上此3大因素所帶動下,全球股市和商品價格的前景均甚為脆弱,絕不宜過於憧憬。

實際上,我亦曾數度在此解釋我為何認為油價將會持續攀升,並提出商品價格上揚,並不一定會對股價帶來好處的理據。現時看來,石油價格既已升越1990年波斯灣戰事前的歷史高位(見附圖1),短期內出現調整,是大有可能的事。
我估計油價或會輕微回落,原因是那個一直被外界視作小丑,並且可以在毫無爭議下穩奪2004年奧林匹克軍事顢頇無能金牌的喬治布殊先生,為了爭取在11月的總統大選中成功連任,極可能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在稍後開始便開放美國的戰略能源儲備,以便壓低油價,紓緩美國國民的不滿,贏取公眾的支持。

高油價不利股市
不過,很明顯的畫象是,長期而言,石油的需求數量仍會高於供應數量,換言之,石油價格最終仍會繼續攀升。要補充的是,油價上升的後果,往往是金融資產的疲乏表現,所以,我仍然維持對股票市場應採取守勢的看法,不打算作出任何改變。
其實除了油價這項因素外,亦有其他因素,令我不得不對股市提高警覺。大家可有留意,縱使流入互惠基金的資金,數量已是自納斯達克科技泡沫爆破以來的最高數字,但大市依然停滯不前,實際升幅可算是差強人意。箇中原因,是大部份互惠基金的現金儲備已跌至歷史新低。
從附圖2中我們可以見到,在90年代出現的大牛市,於初初起步時,股票互惠基金所持有的資產中,有超過12%的比重是現金,但今時今日,這些互惠基金所持有的現金,只佔資產比重約4%左右,當中大家又可以得到甚麼啟示?

升市兩大絆腳石
答案很簡單。當年這些互惠基金仍有大量資源可以購買股票,故股價亦可以長升長有;但今時今日,這些互惠基金所剩餘的彈藥既已甚為有限,要大舉掃貨亦有心無力,又如何可以推動股市開展另一次大升浪呢?這亦是我質疑股市前景,對其能否走高有所保留的其中1個主要原因。
基於油價上升會推動通脹,以及股票互惠基金可以用來購買股票的彈藥已然有限這兩大因素,現階段我對《蘋果》讀者所作的忠告仍然是:應該作壁上觀,不要鹵莽入市,等待大市進一步轉弱、有較佳水平時才考慮重投投資市場未遲。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