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例分辨水貨食品

修例分辨水貨食品

【本報訊】食環署署長梁永立說,將修改食物標籤法例,希望讓公眾更容易分辨入口的食品是否水貨,有關的改動包括要求在標籤上,寫明八種致敏性物質及防腐劑,這些改動已於前日刊憲。另外,當局稍後更會要求在食品加入營養標籤。
他又建議市民可以從食品的價格,分辨那些是內銷貨品,因價格是其中之一個指標,如果食品價錢格外便宜,市民就需提高警惕。

檢討輸入活雞
食環署根據現時三項法例所賦予的權力,按人口比例,每年抽查五萬六千個各類食品的樣本化驗。
梁永立表示,入口內地活雞數量未來一定有上限,但數量暫時未能確定,主要考慮街市檔位擠迫情況、環境衞生,以及目前的檢疫方法可以維持多久。政府本月底會再檢討入口量,暫時仍維持每日約三萬隻。另外,他說,暫時未有活鴨鵝入口香港,因為內地想看清楚禽流感疫苗在鴨鵝身上反應,但上月底已恢復入口急凍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