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大釋法塵埃落定,香港政制發展進入討論實質方案階段,香港人儘管諸多不滿,無奈也要接受。就在這個時候,中央經濟挺港活動一浪接一浪,繼中央高調宣布大買香港債券;港商也開始進行訪京活動,爭取CEPA第二階段「着數」。中央否決政改插港人一刀,現在再用經濟措施治理港人的傷口,名副其實的「一啖沙糖一啖屎」。
此時此刻,有科技界赴京就電訊和資訊科技業爭取CEPA「着數」。據報,香港創新科技協會會長譚偉豪聯同資訊科技及電訊界約30人,上周在北京與信息產業部有關官員會面,就CEPA2給予意見。據悉,代表將會爭取設立「電訊特區」、建議港商可在合營項目中持有控股權51%(目前最高只得49%),若與中方股東日後在合作上有分歧,港商有權可增持。
值得關注的事是譚偉豪的角色,不少人指他將「去馬」,於9月與單仲偕爭取立法會資訊科技界功能組別席位。不過,今次業界上京的重要議題之一「電訊特區」,卻多多少少是由現任立法會議員單仲偕「搞起」。筆者記得,「電訊特區」於去年9月一個研討會上,由阮紀堂、莫乃光、徐岩和單仲偕等提出。現在,譚偉豪以創新科技協會會長名義上京爭取「電訊特區」,有點「冷手執個熱煎堆」。
無論爭取能否成功,譚偉豪這種「爭取行動」多少也能獲得業界支持,他的「較中立背景」可能令人相信他能代表業界向中方爭取「着數」。若然向中方爭取CEPA優惠這個議題,維持到本年8至9月的選舉期,身為民主黨成員的單仲偕,若未能與中方溝通這議題上有突破,形勢將大大不利。
對於有關建議,筆者雖然樂見其成,但一直不太樂觀,因國民對待的原則,實行上難以說得通;若是一個負責任的政治人物(並非政客),應提出一些實質可行,令兩地也可受惠的措施。
談到CEPA,其實電訊界對此反應一般,截至1月底止有14家公司申請,當中4家獲批;截至4月底止,申請公司只增加3家,獲批公司只得13家。反映CEPA電訊界優惠,跟WTO承諾沒有兩樣。若政治人物要為業界爭取利益,可能要先看看措施究竟是否有效和受歡迎。
侯聯貴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