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院水浸港府被指隱瞞

威院水浸港府被指隱瞞

【本報訊】樓齡只有二十年的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出現建築物老化,更被列為首要重建項目;有測量師指出,威院在建造時已出現設計失誤,使用的電線槽放置地庫下面,毗鄰的城門河水位上升時電線就會被淹浸,於是容易造成停電,但只要將機房搬走即可,毋須進行重建。

城門河水漲浸電線槽
有報道指威院的主電壓、後備電壓及電線全部放置在地庫下的電線槽,而該院又毗鄰城門河,多年來城門河水漲,水位都會浸過電線。四年前,該院就曾因六組電線浸水,而其中一組因包住的隔離物料老化短路,導致大停電,而醫院內的電梯槽也經常出現水浸情況。
據悉,威院的建築合約訂於七九年,由於當時趕急興建,遂參考位於半山的瑪嘉烈醫院興建圖則。機電工程署稱,二十年來該署一直用水泵將威院地下水抽走確保供電系統正常。
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何兆煒承認,威院坐落於沼澤上而非泥地上,在建築上實是一項挑戰。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昨午巡視東區醫院快速配藥系統後稱,醫管局與建築署經過初步評估,認為重建威院較翻新更合乎成本效益,亦能配合新界東人口快速增長,待研究成熟後會向立法會交代細節。立法會醫學界議員勞永樂批評,政府及醫管局隱瞞事實,多年來一直無公開威院的水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