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測試異常 可致末期病變<br>25%港人有腎衰竭危機

尿液測試異常 可致末期病變
25%港人有腎衰竭危機

【本報訊】香港腎科學會一項調查發現,四分之一受訪巿民的尿液測試結果異常或血壓過高,有可能演變成末期腎衰竭。有醫生批評,巿民對腎臟健康的認識不足,也沒有定期檢查的習慣,值得家庭醫生及護理人員關注,以提供適當治療,預防末期腎病及減低發病率。 記者:張嘉雯

腎科學會於去年十一月至十二月,為一千二百多名年齡在二十歲或以上、沒有腎病症狀、來自沙田及葵青區內兩個屋苑的巿民,進行尿液纖維素試紙測試及量度血壓。

糖尿病腎炎是主因
測試結果發現,出現異常的二十至四十歲受訪者近一成;四十一至六十歲及逾六十歲組別,則分別為兩成四及三成三,該會認為情況值得關注(見表)。
香港腎科學會主席李錦滔表示,糖尿病及腎炎是導致末期腎衰竭的主因,發病率隨年齡增長及家族病歷而增加。他又稱,隱性慢性腎病在香港很常見,年輕無症狀人士有可能病發,如發現尿液測試結果異常或血壓過高,應接受進一步檢查。

每百萬人有140新症
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副顧問醫生鄧智偉說,巿民應小心控制血糖及減少進用高鹽份食物,「呢啲食物會令巿民嘅血壓過高,高脂食物亦都有影響。」他解釋,腎臟衰退「無聲無息」,有些病人在驗血發現患病時已是末期,故建議巿民作定期腎臟檢查。若出現小便帶血、水腫、眼腫、作嘔作悶、皮膚痕癢等症狀,就可能是患上腎炎。
根據醫院管理局的數字,去年患上末期腎衰竭、需要換腎或洗腎的人數近千,每年每一百萬人中,即有一百四十個新症。為探討防治腎病惡化的途徑,國際腎科學會會議將於下月來港舉行會議,討論最常見的腎病、醫治腎病的經濟數據及腎病的基因研究等。

腎臟剖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