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4月消費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升3.8%,為7年來新高,較上月升0.5%。市場恐怕數據觸發人民銀行提早加息,加上日前政府加強打擊9個行業,相關國企股份昨日紛紛急跌,令恒生國企指數昨大跌184.82或4.7%。基金界料仍未見底,稍後可能再有恐慌性拋售。
人行發言人回應稱,消費物價指數雖是一重要參考數據,但是否加息最終取決於多項因素,人行會視乎各方面情況及整個經濟層面才作出決定。
標普表示,儘管中國經濟「硬着陸」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軟着陸」的機會更高,故毋須急於改變對中國評級前景正面的看法。
中國價格監測中心報告則預計,中國第2季的通脹會達到4%。統計局稱,4月消費物價之中,以食品價格上升最快,達10.2%;消費品價格升4.3%,4月消費品零售總額較去年同期增13.2%,首4個月增幅則為11.3%,銷售增長較快的原因是去年受「沙士」影響,令基數較低。
人行調查統計司司長唐思寧在接受《中國金融報》訪問時預計,今年中國物價不會出現像1993、94年那樣的大幅上漲,原因是當年屬求大於供,今時則供大於求,加上今年居民收入增長不算太快,中央政府又非常重視糧食生產問題,他估計下半年食品價格上漲趨勢將有所緩解。
另外,據銀監會網站消息,該會主席劉明康就如何落實國家宏調措施及加強銀行貸款風險管理,近日召見了國有四大商業銀行行長,要求不可因競爭而降低貸款條件。四大銀行行長分別表示,已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是嚴控貸款管理,對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部份行業貸款審批權上收至省行或總行,並會繼續減低不良貸款數額。
另外,有關亂批地問題,國家國土資源部部長孫文盛稱,首季全國共發現土地違法行為1.6萬宗,已立案9900宗,國務院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設用地,比去年平均每季度批量減少46%,政府運用資源供應政策遏制上述3行業過度投資行業的措施初見成效,仍要求各省政府用個半月時間對違法非法批地進行自查整改,爭取改革工作年底前基本完成。
國企指數昨最低報3728.67,為去年11月28日以來低位,收市跌184.82或4.7%,報3747.03,全周跌幅更達到11.27%,並較1月高位5440點下跌了31%。
9個被列入低水平重複建設行業沽壓最重,這行行業包括鋼鐵、有色金屬、機械、建材、石化、輕工、紡織、醫藥及印刷,故昨日上述相關行業的國企股紛紛重創,不少下跌幅度逾一成(見表)。
中銀證券認為國企股目前處中期調整,不是國企股牛市結束,長線投資者可伺機撈底。但惠理中國Greenchip基金(1186)主席蔡雅頌預期,未來2至3個月股市仍較波動,該基金仍會採取較保守策略,增加現金比重,以便日後有機會出現恐慌性拋售時,也有足夠彈藥趁低吸納。雖然大市已顯著回落,他認為一些公用股仍然昂貴,市盈率仍高企在16、17倍水平。對於中國實施宏觀調控政策,他相信長遠而言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