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般人聽到伸展,總會先聯想到做劇烈運動前的準備工夫,但原來伸展並非只局限於「伸伸腳、拉拉筋咁簡單」,五年前引入香港的「主動個別伸展法」(ActiveIsolatedStretching,AIS)就對中風及患骨質疏鬆症的病人有治療功效;其關鍵在每個動作的靜止時間甚短,只需兩秒,有別於一般伸展停留十至三十秒的要求。 記者:張嘉雯
「個脊醫話佢盆骨高咗啲,類似扁平足,睇咗一年有啲改善,後尾無時間就冇再睇。」曾太的七歲女兒年多前因為經常跌倒,向脊醫求助,但療效並不明顯;早前接觸到主動個別伸展法,六次治療後開始有效。
「如果佢腳嘅關節唔放鬆,啲力就會由膝頭同埋盆骨承受。」本港首個教授「主動個別伸展法」的教練ChrisWatts解釋,在進行主動個別伸展時,可以把氧氣帶到筋膜,透過淋巴系統同血液循環系統,把廢物帶離身體,改善關節的活動能力。他強調,傳統伸展運動要求肌肉拉動十至三十秒,會對肌肉本身造成破壞,「咁長時間伸展,會令到另一邊嘅肌肉收縮、產生對抗力,產生二氧化碳及乳酸。」
「主動個別伸展法」要求伸展者的動作稍稍超越極限,在伸展的同時,配合呼吸節奏,以改善細胞之間的溝通,令關節表面及深層活動更靈活,對脊骨、背部、扁平足、網球肘、運動員、經常用腳指尖站立的舞蹈員、骨質疏鬆症患者及中風病人都有幫助,「就好似中風病人咁,呢種伸展可以重新教導佢嘅神經系統同埋細胞、肌肉系統協調。」
ChrisWatt補充,該伸展方法對經常使用電腦鍵盤、手指關節較硬的上班族亦有療效,「如果伸展做得唔好、唔夠,血液去唔到嗰部份,咁啲養份去唔到,亦吸收唔到氧氣。」所有求診者在伸展前都要先接受檢查,教練會在不同的平面分析求診者的骨架是否有轉動,肌肉是否強壯等。ChrisWatt稱,伸展的動作非常安全,教練也絕不會進行手力治療。
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吳賢發教授表示,「主動個別伸展法」並非本港物理治療師常用的方法,「淨係維持兩秒對身體應唔會造成危險,但未必能造成流體彈性(viscoelastic),即係達唔到個效果。」吳賢發解釋,一般的伸展運動對運動員、骨質疏鬆症或中風者均有幫助,但提醒巿民在伸展時要保持肌肉放鬆,以免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