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對於四川省出產的泡菜在生產過程中加入苯甲酸事件曝光後,食物環境衞生署化驗兩個市面出售的四川泡菜樣本,發現其中一個是來自銅鑼灣食肆「滿江紅」用作零售的四川泡菜樣本,防腐劑苯甲酸鈉超標,該樣本牌子為「仁仁牌好廚佳泡酸菜」。
食環署發言人表示,該樣本來自一間食肆用作零售之用,生產地為四川成都,但署方昨天到該食肆跟進,發現已無出售該泡菜。該樣本的苯甲酸鈉含量達百萬分之四百四十,超過香港法定標準百萬分之二百五十,署方會搜集證據,不排除考慮檢控該食肆。
發言人又強調,有關樣本並無驗出含有殺蟲劑「滴滴畏」及其他防腐劑超標問題,而該樣本的苯甲酸鈉該含量也低於內地規定不可超過百萬分之五百,以及食品法典委員會建議的百萬分之一千的水平。吃下過量苯甲酸鈉有機會引致敏感,如出疹等反應。
「滿江紅」負責人說,有關泡菜入口量少,相信出售了的不多,並已在數天前全數交給食環署,不再出售。市民在該店購買有關泡菜,也可交回該店退款。他強調,該些泡菜與食肆供應菜式的泡菜不同,有問題泡菜只作零售。
至於本地食品市場也充斥不少內地水貨,食環署顧問醫生何玉賢昨特別提醒市民,水貨食品未必經過國家質檢總局監察,故食用風險可能較高。
他昨接受港台訪問時透露,在本地抽驗的粉絲中,發現有一個樣本所含的防腐劑二氧化硫有輕微超標,對人體無即時危害,故初時沒公布粉絲品牌,但後來基於市民關注,還是公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