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有許多臭物,喜歡這類食品的人,也就變了「逐臭之夫」。
能吃臭豆腐的人很多,但臭豆腐的做法有炸有蒸。炸的臭豆腐,抗拒的人不多──除非你樓下有一檔天天營業的炸臭豆腐檔。但是對於蒸的臭豆腐,就不是人人可以接受了。
一碟青灰色的東西,淋了麻油,熱氣騰騰端上來,從廚房到飯桌,臭味就隨着熱氣,一路騰雲駕霧而至,放到面前,轟地一下瀰漫開來,如是初次遇到此物者,再怎麼有心理準備,也會有一頭栽進屎坑之感。
江南地方濕潤,到了黃梅天,東西容易發霉,尤其是食物,放得一陣,便長出些青青綠綠的毛來了。起初大概也是為了省,食物出了毛也不捨得扔掉,將毛刮去將就吃吃,不料一吃才發現原來變了質發了臭的東西,有些竟是天下美味,於是就加進了飲食課程,專攻臭物了。
浙江一帶,這一類食品特別多,臭豆腐自然不在話下,做法千變萬化。除此之外,還有「霉千張」,那是發了霉的豆腐皮,層層叠叠,色澤灰暗,一盤蒸上來,隱隱晦晦的臭味就散了出來。豆腐皮的質感已變,嚼在嘴裏,就像咬到一個貪官,吃出一種「腐敗」來。但就在這種腐敗的感覺中,藏着一種難以形容的鮮味,絲絲吊胃,忍得第一口的臭,跟着就上了癮,想來貪官也是這麼做成的。
浙江人特地製造的臭食還有很多,如吃鹹鴨蛋,也非挑蛋黃發綠,已經變臭的吃。另有一些蔬菜,也特意將之弄得長毛發臭才食,比如莧菜梗和冬瓜。有個廣東人跟我說,有次到寧波,當地人請他吃視為珍品的臭冬瓜。「你知道那是甚麼感覺嗎?」他跟我說。
「甚麼感覺?」
「就像吃了一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