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經常談及宏觀調控對國企股的影響,似乎忽略了措施對工業股的影響。早前就有報道指出,國內宏觀調控,可能會影響工業股的盈利表現,亦有報道指工業股會成為繼國企股後另一批被拋售的對象,結果工業股近日真的輾轉回落,但下跌似乎是被大市所拖累,多於受宏調的影響。究竟宏調是否真的對工業股帶來影響?
早前,我曾和一些工業股的管理階層談論過宏調對他們的影響,大部份均表示不但影響不大,長遠對他們反而有利,當中原因有三:一是電力的供應問題;二是原材料的價格問題;三是美國的經濟問題。
相信不少投資者都留意到,國內的電力供應在近月持續出現問題,當中的主要原因,是國內的工業發展異常迅速,電力的發展根本無法跟得上步伐,形成電力供應長期出現不足的現象。故此,不少廠商都有自行購置發電機,以便在停電之時仍能維持工廠運作。但這個方法很多時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原因是自行發電的成本甚為高昂,而且不足以應付全廠的運作。所以,如果國內的電力發展持續不能配合工業發展的速度,最終只會令廠商的毛利率下降,甚至出現虧本的情況。
現時國內實施宏調,正好減低了工業發展的速度,政策同時又建議繼續扶植電力發展,這對國內廠商而言,絕對是一個利好的訊息,因為國內的電力問題,可望在未來一段時間得到圓滿的解決。
至於原材料問題,其實不少加工行業早已感到困擾,尤其是鋁、銅、鋼等價格持續高企,不少廠商在接取定單後,往往因原材料價格上升而需要作出補貼,這些額外的負擔,影響到不少廠商的毛利率,甚至要面對虧損。但隨着原材料價格回落,所涉的風險亦相應降低。故此不少廠商均覺得近日的營商環境有所改善,這絕對是宏觀調控所帶來的其中一大好處。
至於宏調為何會和美國的經濟扯上關係?這主要和不少在內地設廠的本港工業股,其出口地均在美國或歐洲而非內地有關。美國經濟表現對工業股的影響,絕對比國內經濟為大。而事實上,美國經濟近日表現異常強勁,對入口的需求亦有所上升,這對工業股而言,絕對是一個利好的因素。近日不少工業股均表示,首季的定單較去年有明顯的升幅,這反映出美國的經濟復甦,對各大工業股已帶來利好刺激。
故此,只要工業股本身的負債不高,受加息影響不大的話,相信當市況好轉時,工業股將可望出現顯著的升勢,投資者實不應對工業股看得太淡。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