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 - 陶傑

MBA - 陶傑

特區七年,到今天還有誰比想讀一個MBA學位——工商管理碩士——更加儍?
讀MBA有甚麼用?在特區,一點用處也沒有。MBA學位是進入大企業的通行證,但今天,特區的大企業幾乎全部是本地華人的家族生意。替華人的家族生意打工,只要讀通半部中國歷史就夠了:皇帝的猜忌心理、太監的活命技巧,以及外戚妃嬪怎樣吃醋爭權,這一切,是中國人的生存必修課程,西方的MBA知識,全然不管用。
MBA課程是教導一個現代的管理人在一個文明社會的管理技巧。讀MBA而學以致用,要有幾個大前提。第一,社會要有健全的法治,保障經濟金融活動的公正。第二,MBA人士服務的企業,從董事局到保安員,都有一套明確的制度,他們的會計只有一本帳目而不是暗中另有一本,他們不由某一個家長一聲令下,總經理點頭「是是是」地執行聖旨,今天換掉公司的窗簾布,明天換掉廁所的廁紙,後天要陪老闆的太太逛連卡佛,替她提着幾包Gucci的最新名牌貨在頂樓的咖啡座喝下午茶。
在香港,本來只有外資企業,才懂得聘用MBA,因為MBA的管理學識屬於西方的理性語言。但是,隨着外資逐漸登陸北京上海,在中環最多只留一個空殼辦公室,他們不再需要聘用甚麼MBA,最多只用一個接收長途電話和傳真的女秘書。

那麼將來大陸會不會也渴求大量的MBA人才?也不會。因為歐美企業的老闆很快就會了解,在中國,生意打通門路,不在於聘用幾個留學哈佛的MBA,最重要的是聘用了哪一個中國政治局常委的子女做中國分部的Vice-President,他不必懂甚麼工管,甚至也不必懂英文。中國的MBA學位,是在宴席上修讀完畢的,只要他酒量好,一夜能喝三瓶五糧液而不倒,只要他酒肉腸胃的線眼,最終搭通中南海決策蓋章放批文的那幾個人。
讀了MBA,要留在歐美才能指望學有所長。例如,東歐十國加入了歐盟,荷蘭電訊公司的電子軟件行將登陸波蘭,這時就需要一個營運管理人,到華沙去建立新的市場。由於彼此是歐洲人,宗教信仰相同,波蘭人做事沒有那麼多姨媽姑丈小叔子之類的小心眼的盤算,他們尊重制度,真的想參加國際文明社會,一個畢業自倫敦商貿學院(LondonBusinessSchool)的MBA學生,今天縱橫多瑙河,就大有用武之地。
許多中國家長想下一代去美國唸一個MBA,然後回上海來當美資企業的高等華人,其志可嘉,但手段錯誤。亞洲有亞洲的「價值觀」,中國也不是美國。正如在香港讀法律將會是多餘,正在儲錢準備圓MBA之夢的朋友,及早省下這筆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