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是綠肥紅瘦 - 吳靄儀

應是綠肥紅瘦 - 吳靄儀

去年七一大遊行之後,中聯辦招咎,中央直接關注香港,中央機關紛紛派員來港直接了解情況,董建華政府一時靠邊站。當時,我靜觀變化,提出了一個問題:這是「高度自治」的開始,還是「一國兩制」的終結?香港顯然是處於轉捩點,這個問題只是道出這個事實,豈料一語成讖。
打從「愛國論」開始,中央就正式插手;四.六釋法,四.二六《決定》,特區政府專責小組正式成為中央旨意行使於香港的工具;手法、內容、態度,都充份流露中央管治的模式,壓抑政制發展,只容「搞好經濟」,以法治國,無論是安民的暴怒或是溫家寶的和熙,都是家長式的統治,中央以處理中國其他地區的態度處理香港特區,已漸次分明。

往下去怎樣呢?八十年代初,中英談判期間,北京提出「收回主權,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的政策,很多人將信將疑。當時的解釋是,整個政策是經過深思熟慮,符合中國長遠利益的,因為要維持「兩制」之中的這個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就絕不能用京人治港,只能由港人治港。這個看法顯然是對的。一生在社會主義制度之下當官、從政的人,是沒有可能改變思想,以截然不同的手法和態度處理香港的管治的。
中國的經濟政策,到今仍是中央操控的經濟;中國領導人仍然深信政治和經濟可以完全分離,相信政治上的中央專權是推動經濟的先決條件,民主是穩定的敵人。以這一套理念透過傀儡特區政府進行的京人治港,「一國」當然加強,「兩制」就只會迅速凋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