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看看特區政府推出的政改第三號報告書、只要看看報告書的各項建議,就可以清楚知道在人大常委會扼殺香港的民主進程後,所謂政改的空間絕不是循序漸進發展民主政制的空間、絕不是改變畸形政制的空間,而是方便引入更多特殊利益、更多小圈子利益、更多政治免費午餐的空間。
可不是麼,報告書內列出的各項可修改範圍除了少數技術性的改變如提名特首所需的人數、立法會議員的外國居留權規定等外,其餘多項所涉及的都是如何增加政治既得利益團體的數目、都是如何增加享有政治特權團體或人士的數目。就以修改選舉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會人數、組成範圍為例,由於人大常委會表明選舉委員會不可能變成變相普選,選舉特首的選舉委員會將不會變成像美國總統選舉那樣由一人一票產生的大選舉團;它只能繼續是個小圈子選舉、它只能繼續是個只讓少數人參與的「俱樂部」、它只能繼續授予政治特權予少數人。換言之,今次政改即使把選委會的人數增加至一千二百人或一千六百人,也不過把小圈子稍為擴大一點、也不過是增加享有特權的人數而已。這算是哪碼子的空間呢?
至於立法會方面的改革空間同樣是朝增加政治特權的方向發展。根據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八年的立法會組成將會維持功能組別佔一半議席,不管立法會是增加議席的總數或是增加直選議席,都意味立法會必須同時增加功能團體的議席。換言之,只要政改有任何變動、只要立法會的議席有甚麼轉變,都只能意味立法會內有更多特殊利益的代表、都只能意味立法會內有更多享有政治特權的團體。這算是哪碼子的政改空間呢?
更可怕的是,一旦選舉委員會在政改後引入更多特權分子、一旦立法會在政改後引入更多特權團體,這些特權分子肯定會千方百計的鞏固本身的特權、這些特權團體肯定會千方百計的延續本身的特權。他們更將會竭盡全力抵制民主的進程、普選的進程,因為全面普選將會令他們的特權化為烏有。
這樣下來,今次政改不但無法讓港人循序漸進的發展民主,反而在為香港的政制引入更多特殊利益及特權、反而在為香港的政制發展埋下更多的障礙及陷阱,令香港更難朝全面普選的目標邁進。像這樣的政制改革,只怕比原地踏步更危險、更有害無益。
(圖)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中)昨日出席政改三號報告書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