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黐飲黐食,就是分文不花,白吃白喝。北京俗話不說「黐」,卻說「蹭」,蹭飯正是黐餐。
按理蹭飯的人應招人厭,戰國時孟嘗君反倒養了三千食客,說白了這就是一大夥蹭飯的蛀米大蟲。當中的馮諼更要食而有魚,出而有車。幸好他的本領能為主子用在一朝,那天天的三茶六飯才算沒白吃。
民初當過外交部長的王寵惠,傳聞最愛蹭飯,下班後便串門,老賴在朋友家直到主人開飯為止。和別人下館子,他從不付賬,推說忘記帶錢包。和朋友吃喝,其實照賬單按人頭攤分,各出一份錢最文明最公道。這種荷蘭式吃喝,比荷蘭倡導的全能足球更偉大多了。
除了蹭飯,還有蹭車。多年前,九廣鐵路查票查得不太嚴,坐霸王車的人多的是。碰上稽查突擊驗票,他們馬上躲進洗手間把門關上,就是不開,除非你用大炮破門。記得第一趟去歐洲旅行,香港那領隊竟然帶我們整整一團人在瑞士洛桑蹭車,坐了一程霸王地鐵。他說要是碰上乘務員查票,只管裝作日本人儍笑哈腰,千萬別答話。
第二天早上,我趁自由活動的時間想再坐一趟地鐵,問一個黑人遊客怎麼買車票。他瞪着我答道:"Whatfor?"(買來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