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漢代陶釜 晉代陶罐 唐代灰窰碎片<br>旺角鬧市再掘出珍貴文物

包括漢代陶釜 晉代陶罐 唐代灰窰碎片
旺角鬧市再掘出珍貴文物

【本報訊】旺角鬧市渠務工地昨日再次發現一批年代久遠出土文物,當中包括漢代陶釜、晉代平底陶罐及唐代灰窰遺址器物,距今由一千年至二千二百年不等,懷疑上址是一個唐代灰窰遺址。對於四日內兩度掘出文物,古物古蹟辦事處助理館長孫德榮認為是繼五十年代李鄭屋古墓出土後,半世紀以來市區的另一重大考古發現。現場渠務工程暫時停工,未來數日繼續進行挖掘。 記者:梁澤岡

再有古物出土的渠務工地位於旺角豉油街及通菜街交界,上周五早上工人曾在現場一個八米長、兩米深土坑內發現四個保存良好、距今一千五百年歷史的晉代平底陶罐。古物古蹟辦事處助理館長孫德榮表示,當日未再在土坑發現文物於是將地盤交還渠務署,但為慎重起見,當昨晨地盤復工,古蹟辦事處人員亦在場視察,果然再發現珍貴文物。

工程停工再作挖掘
昨晨八時,上周五發現文物的姓朱工人小心清理土坑內泥土,其間在距上次發現晉代陶罐一米外土坑,再發現一個類似晉代平底陶罐的破罐。由於再有收穫,古蹟處人員懷疑土坑內仍埋藏古物,於是通知工人小心挖掘,果然再挖掘出數十件疑是唐代灰窰窰爐結構組件及窰具殘片,即時命令工程停工再作深入挖掘。
再次尋獲古物的消息傳出,吸引大批圍觀人士。至下午二時許,工人再在土坑掘出數十件疑是漢代陶釜碎片,其歷史估計距今一千七百至二千二百年不等,古蹟處人員事後取走整批出土文物作詳細檢驗,同時工地亦停工作深入挖掘。
孫德榮表示,從土坑內埋藏大批唐代灰窰窰具殘片推斷,唐代時旺角位於海邊,因上升沙堤自然現象,當時沿岸有漁民聚居,估計先民燒製貝殼製造石灰,因此在上址建造灰窰,但因灰窰結構殘件已嚴重破損,相信該灰窰已經完全毀壞。
他補充,唐代灰窰過去曾多次在本港發現,一九九四年時工人曾在赤鱲角機場工地發現一個完整唐代灰窰遺址,該遺址現已搬遷至東涌小炮台永久保留。孫德榮續稱,按歷史年份推斷,唐代文物應埋在晉代文物之上,但昨日發掘過程中卻是工人先找到晉代文物,他懷疑早前工人挖掘土坑時,已破壞埋藏兩個朝代文物的泥土層,令兩批文物混在一起。

陶釜只餘底部殘片
至於另一批漢代陶釜文物,孫德榮指該批陶釜只餘底部殘片,從其底部刻有的粗繩紋,估計是漢代文物,他續稱,成語「破釜沈舟」的釜正是古時煮食器具,其實陶釜是華南地區經常出土的古文物。
珠海書院中文系教授蕭國健指出,古時旺角屬海邊地區,因長滿刺芒得名,而且根據歷史文獻,自漢代起九龍灣、旺角一帶曾有先民煮鹽交予官府,而昨日出土的陶釜殘片正好為這一頁歷史留下註腳,說明先民曾利用陶釜煮鹽。

疑屬晉代平底陶罐的古物亦被發現。

旺角通菜街鬧市昨日再有唐代及晉代的文物出土(箭嘴示),吸引大批人士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