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文大學在大學削資風暴下獲准開設法律學院,成為繼香港大學及城市大學後,第三間培訓法律人才的院校,中大將以培育可於中、港兩地執業的法律人才作號召,與其他兩校鬥搶學生。教育界人士指出,近年受到人事問題困擾的城大法律學院形勢危急,將來或要「靠邊站」。 記者:倪清江、陳沛敏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昨日公布,上月審議了八間大專院校○五至○八年的學術發展計劃,通過批准中大開辦法律學院,令中大成為該撥款年期的大贏家。教資會認為開設第三所法律學院,對香港有好處。
中大昨公布有關結果時,只確實提供將於○七?○八學年首辦的法學專業證書(PCLL)課程,每年將有三十六個學額;至於○六?○七學年開始的四年制法律學士本科課程的學額,則未能提供。校長金耀基在會上漏了口風,說希望本科課程的學額與城大的法律課程相若,「有五十個都差唔多,可以接受」。副校長廖柏偉隨即強調學額仍未定,顯示中大仍與教資會「講數」。
金耀基表示,中大的法學課程以普通法為主,同時兼顧大陸法,也會特別教授金融法,令畢業生具有在兩地執業的能力。他估計,中大可在十年內將法律學院發展至一流水平。
他認為,中大作為綜合型大學,一定要有法律學院;比起英國的八十間及澳洲的三十間法律學院,香港有三間並不算多:「呢個唔係(政府)畀中大嘅禮物,係對全港嘅禮物,香港最重要係法治,中大要喺法治有貢獻。」
身兼中大校董的執業資深大律師梁定邦,將負責籌辦中大法律學院。曾任中大校董會主席的利國偉及退休法官李福善,合共捐出三千萬元予中大成立法律學院,資深大律師陳志海也捐出五百萬元。中大前校長、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昨出席一項儀式後表示,中大有條件把法律學院辦好。
城大校長張信剛昨日回應謂,中大開辦法律學院有助提高健康競爭,為中港兩地培訓更多法律人才。
輔導教師協會主席趙榮德指出,中大水平與港大相若,加上法律課程向來甚受歡迎,相信會吸引不少學生報讀。城大法律學院的收生成績向來不及港大法律學院,加上城大法律學院受到內部人事問題影響而形象負面,城大將來只可靠邊站,「係兩個(中大及港大)一較高下,唔係三國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