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於股息率,在從前是個奇景,對股票而言會是很好的賣點,如果以此作為入市依據,單是一隻重慶鋼鐵(1053),已輸至體無完膚。恒指大跌之後,仍遠高於近年低位,但對中資股份情緒之差,可謂極其罕見。
大跌之後,難望短期有大作為,最大的困局,是投資者不以去年的盈利,甚至今年上半年的盈利作為入市準則,而是將焦點放在下半年,甚至明年上半年,令到股市短期而言,不易出現甚麼誘因,去令情緒顯著好轉。
股市低迷,企業盈利卻好,原本在業績期會沖喜,可是大家以行業周期來分析,便會認為高峯期已過,盈利將會大倒退,所以短期利好的業績,根本不會有甚麼作用。
表面上大家可以辯駁,重鋼之類的股份,盈利倒退一半,PE也只是6倍,但現在資金流向主導,又看不出短期會有利好消息,去令投資者扭轉看法,所以不必急於入市。可能幾個月後,重鋼交出的營運成績勝於預期,又或者投資者忽然轉軚,認為行業周期依然是向上,畢竟宏觀調控,原意便是控制行業過度投資的風險。重鋼之類的周期性股份,幾個月後大變身並不出奇。
但策略上,則不宜在現水平硬碰,3倍PE是非常低,可是4倍PE也曾經看來非常低,當時入市已輕易蝕去25%。我們無法以過往的準則去評估股價的支持位,便惟有順其自然,放棄嘗試估計市場的底部。
反正股票波幅大,倒不如留待市場轉旺才再次搏殺,換個角度來看,3倍PE是平,升至4倍PE依然是平。雖然市勢轉為向上才追入,會較為蝕章,防守性較低,可是一旦資金重臨,回升速度會甚快,而且不像現在入市後,只能祈求市勢早日好轉,對反攻的時間沒有概念。
無論如何,經歷今次之後,中資股估值一定要打個折扣,波幅太大,不能不提升風險評級,當然單是股票的風險亦需要重估。筆者本身留放欠佳,宏觀因素不差是最大原因,其實作為長線投資者,永遠是知易行難,要捱過股市的低潮,需要的意志力並不簡單,所以短炒為主有市場,是有其原因。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