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五隧一橋零售債券終於在港交所上市,除了銀行買賣或場外買賣之外,為投資者提供了多一個選擇。碰上昨日亞洲區股市大跌,在市場氣氛不好的情況下,只有小量成交,其中年期較短的三年期五隧一橋債券,整個早上成交更只有一手。
其實債券成交的多少,投資者不必太過着意,因為債券並不是一種交易產品(TradingProduct),不能像股票一樣,在市場透過頻頻買賣來賺價賺錢。其性質是要長期持有,拿取穩定收益,只有迫不得已、需要資金之時,才把債券賣出。因此債券成交不多,是意料中事。
此外,在港交所上市,交易費用相對高昂,亦是成交欠踴躍的其中一個因素。現時在港交所上市的五隧一橋票據及債券共有五種,供機構性投資者認購的,是2582及2583;而供散戶認購的債券,編號是2586、2587及2588,年期則依次序為3年期、5年期及7年期。
一手債券為500股,而每股股價以100元為基準,因此一手債券的價值,以基準100元計算,便等於50000元,與一張五隧一橋債券面值一樣。叫價的差價為$0.05(5仙),於一口差價買賣債券的成本為25元,費用尚可。而這個差價,亦相當於5點子的利率。
按照有關規定,買賣五隧一橋債券,是不用繳付印花稅的,所以買賣成本亦較買賣股票為輕。但最大問題是,買賣佣金方面並沒有限制。如果按照銀行的股票方式收費,買賣佣金便會高達0.25%,亦即25點子,再加上買賣差價的5點子,那麼買賣一次債券,便要付出30點子的費用。因為買賣費用是固定的,所以買賣短年期的債券,考慮到回報之後,所負擔的成本便會較重,因此短年期的債券成交不多,是可以理解的。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