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港股何時才見底?

陸叔理財:港股何時才見底?

美國4月份新增非農業職位高達28.8萬個,遠高於市場所預期的17萬,加上失業率亦由5.7%下降至5.6%,反映勞工市場確實已有明顯的改善。市場認為,美國於年內加息,已是事在必行。
市場理應已開始消化加息陰影,但實際上,不論美國發表的經濟數據是好是劣,股市總是借勢向下調整,究竟背後存在甚麼玄機呢?
首先,近期美國經濟增長遠較市場所預期強勁,業界憂慮加息幅度未必止於1/4厘至1/2厘,若然則不論對股市及經濟,都會構成負面打擊,因此以股市較經濟走快半年的傳統智慧,目前股市借勢調整,實屬合理。然而,以目前的客觀條件,似乎大幅加息的契機還未存在,尤其在總統大選年,一切最好是不變應萬變,所以布殊政府暫時亦不願見經濟有任何大的變化。加上,近日美軍醜聞,令其爭取連任亮起紅燈,因此他更不會在此時候大刀闊斧作出對經濟構成負面影響的措施。

大戶刻意造淡
故此,美國年內大幅加息的機會仍然不大。若聯儲局加息1/4厘,目前股市理應反映了這個預期,那麼,為何股市仍繼續調整?我覺得原因是大戶刻意趁勢造淡,以便在低位買貨。
要知道恒生指數年初已高見14000點,而國企指數亦突破5000大關,基金經理要投資組合繼續保持正增長,並非易事。要其組合於年內仍有可觀的回報,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低買高賣。目前客觀形勢存在這麼多的負面因素,不趁機壓低股價入貨,還待何時?
不少基金並非今時今日才入市。早在去年沙士之後已儲貨到現在,即使在目前水平洗倉沽貨,它們仍有一定的利潤。當洗倉活動開展時,若果一些在高位入貨的投資者沒有持貨能力而跟風拋售手上股票,因而加速股價的跌勢,基金便有機會在低位撈貨。
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即使港股由14000點下調至12000點水平,不少港股基金的調整幅度並沒有恒指那麼多。究其原因,是基金已在高位減持股票改持現金,在現水平基金們「放軟手腳」不入市,令大市缺乏承接力而繼續下調,以便候低位再度入市。
那麼大市何時才到底位?現階段實在很難預測,原因是今次的調整浪中,真正蝕入肉的投資者並不太多,因為很多在去年的升浪已錄得不俗的利潤,今次股市下調,某程度上只是令他們賺少了。既然如此,他們仍有一定的持貨能力,大戶的「震倉」策略未必如預期般奏效。
我始終覺得,很多股票跌至現水平,已頗值得吸納。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