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Preiss筆記:<br>從聯儲局聲明看美國經濟

MichaelPreiss筆記:
從聯儲局聲明看美國經濟

美國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在剛發表的議息聲明中,刪除了「耐性」這兩個字,移走了自我設置的加息絆腳石。在3月的會後聲明中,公開市場委員會曾套用了對加息保持「耐性」的字眼,被市場解讀為聯儲局在接着的一次會議中不會立刻提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的承諾。

隨着承諾的消失,聯儲局加息的大門已打開,至於公開市場委員會會在何時下首度加息的決定,將視乎未來數周、甚至數個月的經濟數據表現而定。
聯儲局在上周發表的會後聲明中,採用了「政策的調整極可能會以循序漸進的步伐進行(atapacethatislikelytobemeasured)」的字眼,語句其實並不積極進取,因為這並不意味着聯儲局會提早採取加息行動,又或者是加息周期一旦開展,便會迅速挺進。換言之,除非經濟出現過熱的情況,又或者是通脹情況惡化,聯儲局仍認為現時「謀定而後動」的做法是合適的。

經濟數據突然轉強
那些一廂情願地認為聯儲局會加快加息步伐的人必須認清楚,央行的目標是令通脹受控,而非透過拖慢經濟增長步伐來加以強行遏制通脹。只不過是數周之前,美國勞工市場及通脹數字仍指向聯儲局理應按兵不動──職位增長差強人意,而核心通脹亦低至令決策者擔憂物價會進一步下滑。想不到有關的經濟數據忽爾轉強,職位增長與通脹在3月時雙雙急升。
不過,由於大部份經濟轉強的訊號皆在同一個月湧現,不少聯儲局成員難免對經濟改善的程度抱有懷疑,但又不想對物價上升置諸不理,因而採用了折衷的方法──先打開加息的大門,但同時向市場表明正在等待更多的數據證明。假如繼後發表的經濟數字仍然熱火朝天,聯儲局才會按實際需要加息。

隻字不提經濟過熱
部份聯儲局委員對經濟現況、甚至今年餘下日子的前景存疑,大可從聯儲局所發表的聲明,以及其對風險的評估中找到蛛絲馬迹。聲明中雖明確指出近期有證據顯示產出正以穩健的步伐擴張,而招聘看來亦已大有起色,但卻對經濟是否過熱隻字不提,反而以「未來數季達致持續增長的向上和向下風險大致平衡」作為總結。
對於通脹,聯儲局的聲明有這樣的陳述:「雖然眼前的通脹數字持續走高,但預期長期而言,通脹仍可受控。物價穩定目標的風險現時正傾向平衡。」不過我的看法與聯儲局的聲明恰好相反,我仍然認為,美國的通脹風險並非平衡,而是風險向上。
由於包括格林斯潘在內的大部份聯儲局成員在檢視通脹時,皆採用從下而上的方式,着眼於生產成本,尤其着重單位勞工成本,而後者在過去2年皆呈下降,故聯儲局對通脹很易掉以輕心,因為他們忽略了物價上升的成本,原來已由生產商付帳的事實。不過無可否認的是,由於中國政府為了冷卻經濟而實施宏觀調控,令近數月持續上升的商品價格已然回落,美國的生產成本亦可望有所紓緩。

消費支出持續萎縮
當美國公布3月零售銷售錄得1.8%的升幅時,美國消費者支出強勁,的確令人印象深刻,但這些只是表象,因為只要留心觀察商務部公布經通脹調節後個人消費支出的每月數字,便不難發覺數字的升幅是逐月遞減──去年11月上升0.7%、12月增加0.5%、今年1月和2月的升幅已降至0.2%,而3月更進一步挫至只0.1%。以上數字的趨勢料會開啟聯儲局成員的疑竇,希望在6月底召開會議前找到答案。
全球政府公債近期相繼暴跌,下滑速度頗令人震驚,對股價亦構成壓力。我個人認為,美國國庫券孳息的合理平衡點應是5%,其中有至3.5%是潛在增長率,而餘下的2%則是潛在通脹,故此有理由相信現水平的債券孳息距離合理水平已不遠,而假如歷史真是可以為鑑的話,接踵而至的加息必然會導致股票出現錯配,但股市則極有可能避過出現一次巨大熊市的厄運。
[email protected]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