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擬讓病人有用藥選擇權<br>類固醇可減沙士死亡率

醫管局擬讓病人有用藥選擇權
類固醇可減沙士死亡率

【本報訊】香港大學的研究發現,逾千名與沙士患者有親密接觸而沒有病發的人中,只有兩人有沙士抗體,即不足千分之二是「隱形」病人。此外,醫院管理局研究發現,一直被指為骨枯「元兇」的類固醇,可以減低沙士病人的死亡率,因此被納入治療沙士的用藥指引中,而醫管局並會讓未來的沙士病人有選擇用藥的權利。

沙士「隱形」病人不多
醫管局舉辦的沙士論壇昨日繼續舉行,港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系助理教授梁卓偉在會上發表研究結果,指一千零六十八名與沙士患者同住、有體液接觸的男女朋友及家人等親密接觸者中,雖然全部沒有發病,但當中兩人有沙士抗體,表示曾經受感染但沒有病發。兩人分別是一名威院男病人的太太,另一人是淘大花園染病家庭中的四歲男童。
梁卓偉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與沙士病人有親密接觸而沒有發病的人士中,只有百分之零點一九是「隱形」病人。
此外,醫管局準備進行治療沙士藥物雙盲對照研究,在病人同意的情況下隨機使用不同治療方法,其中一組病人會先服用「三氮唑核」及「蛋白酶抑制劑」兩種抗病毒藥物十天,若病情未見好轉,就會以類固醇來治療;另一組病人則服用安慰劑。
東區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部門主管任燕珍說,利用類固醇治療沙士的死亡率是一成七,較不用類固醇的兩成八為低,其中兩種類固醇「潑尼龍」及「甲基潑尼龍」更可將死亡率減低約八成。

擬輸出顧問技術開源
至於一千一百九十一名沙士康復者中,一成三人出現骨枯,主要是髖關節及膝關節位置。其中六十八人需進行減壓手術治療,而至今十四人已進行手術。
醫管局行政總裁何兆煒則稱,當局正研究輸出醫院管理、人員培訓等顧問技術予其他醫療機構,並通過出租地方及舉辦收費培訓課程來開源。他又認為,更緊密經貿關係容許本港醫生到內地執業,可紓緩本港醫生人滿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