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 上水 港島南成車主集中地<br>港一成家庭擁有兩車

粉嶺 上水 港島南成車主集中地
港一成家庭擁有兩車

【本報訊】運輸署的調查顯示,本港約有一成住戶擁有兩輛以上私家車,比率比十年前減少兩個百分點,而粉嶺及上水郊區、港島南、渣甸山及司徒拔道等地都是擁有多輛私家車的車主集中地,有車主批評本港燃油價格偏高,亦有車主指出本港不少地區泊車很困難,即使擁有多輛座駕,也經常「有車唔揸搭地鐵」。 記者:麥志榮

運輸署每十年對市民的交通習慣進行一次調查,最近一次於二○○二年開始進行,調查報告最近完成,當中有關使用私家車的調查結果顯示,全港的有車住戶共二十九萬一千多戶,比率為百分之十三點五,與九二年的同類調查比較,十年間本港有車住戶比率輕微上升了零點五個百分點;但在有車住戶中,擁有兩輛或以上私家車輛的住戶比率,卻由九二年的百分之十二點三,下跌至○二年的百分之十點五,減少了一點八個百分點。

關係家庭社會轉變
在各區當中,新界東北郊區是擁有多於兩輛私家車的住戶最多的地區,其次是港島南,第三位是包括渣甸山及司徒拔道的灣仔區,可能與住戶收入高有關。
汽車會副會長李耀培認為,擁有多輛私家車的住戶減少,除了經濟不景外,社會轉變亦是原因之一,以往較多大家庭,父子各有座駕,現時大部份年輕人都搬離父母另組小家庭。
奔馳會創會會長張偉良本身擁有一輛平治跑車、一輛凌志房車及一輛豐田七人車,單是燃油、泊車及保養開支每月已要一萬多元,但他認為,只要喜歡車及經濟能力許可,一個家庭確有實際需要擁有兩輛或以上私家車。以他自己為例,自己和太太平日各要一輛車代步和工作,而他本身有參與童軍活動,假日的活動就需要用七人車。他說,本港的道路系統在亞洲區已算不錯,唯一令他不滿意的是燃油價格偏高,極不合理,而保險費亦對小心謹慎的車主不公平。

車主稱經常搭地鐵
本身收藏了多輛汽車的四驅車用品店東主馬大立表示,他平日經常使用的汽車只有三輛四驅車,收藏的汽車包括保時捷及法拉利,每年只會駕駛幾次,擁有汽車多不代表佔用路面多,他不時會搭地鐵,甚至搭船過海,因為泊車十分麻煩,外國很重視古典汽車文化,會提供牌費優惠,香港作為國際都會,收藏舊車卻困難重重,保險公司更會拒絕承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