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權原地踏步

中國人權原地踏步

洛恩.克蘭(LorneW.Craner)

今年六月四日是鎮壓天安門廣場十五周年。這將會是個慘澹的紀念日,不只因為在當年的六月三日晚上至六月四日凌晨,有數以百計、甚至數以千計的民眾喪生;今次六四紀念日冷冷清清,也因為大家不會在中國公開悼念十五年前遇害的死難者。在天安門廣場內外喪生的學生和當地不少居民,他們的親人不能到現場集體哀悼。到時不會有燭光、不會有紀念花圈、也不會有感人的悼詞。這些哀悼者的政府也不會慰問他們。中國百姓不能有悼念六四死難者的公開集會。我們在最近數星期見到:即使是談論這些事情,也有可能遭受拘留或監禁。
十五年前,學生及工人和平地連續抗議六星期,令舉世矚目。看到解放軍向他們開槍,美國以至世界各地的人士都大為震駭。目睹以上過程的人,都必定希望中國在十五年後會截然不同。那時候我們希望:天安門屠殺發生後十五年,中國會是自由開放的國家、是尊重人權的國家、民眾可以交換不同觀點而且毋須害怕遭受報復、一切宗教的信徒也可以選擇在任何廟宇、教堂或清真寺公開祈禱。當然,今日中國並不是這樣的國家。

中國的人權紀錄依然惡劣。十五年來,中國經濟持續擴展,對遷徙及就業的限制亦有所放寬,但天安門示威者要求的自由與權利仍然未能實現。
○二年,我的部門在這方面記錄了某些進展,但發現○三年中國在人權問題上故態復萌。中國政府走上舊路,明顯苛待國民,促使布殊總統今年授權國務院在日內瓦的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提出決議,譴責中國侵犯人權的各項舉措。
對於中國缺乏自由、人權亦不受保障,我們有責任仗義執言,因為我們每星期都見到中國百姓申訴不平。我們看見,中國每星期、每個月都有民眾勇敢地爭取權益。我亦認為,我們有責任支持他們的奮鬥,務求把政治及法律空間擴大,讓中國民眾繼續挑戰統治者的界線。
我們不可以袖手旁觀、以為中國會不斷邁向民主。事實上,沒有迹象顯示中國領導層會認真考慮效法南韓、菲律賓或台灣,逐步推行改革,步向完全的言論及結社自由、司法獨立和自由公平的選舉。有鑑於此,我們會繼續注視香港的情況。
我們經常促請中國及香港的領導人,聽取香港民意並且回應他們對選舉改革及普選的訴求。畢竟,正如副總統切尼四月中旬在中國指出:中國在香港的舉措,不只影響香港本身。很多國家,包括美國,在香港投資了不少人才及資源。這地區需要繼續實行法治及高度自治,才可以保持穩定繁榮。
……………………………………………………
作者為美國助理國務卿,專責民主、人權及勞工事務,此文摘譯自四月二十二日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美中關係聽證會上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