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林曾在中國馬圈工作

吳志林曾在中國馬圈工作

年逾八十,香港及澳門前冠軍練馬師吳志林,憶述中國解放前賽馬事業的盛況。綽號吳大師的吳志林說他出生於上海,一九二八年十三歲時加入馬圈,當時全中國有三個馬場,都在上海建成,一個位於英國租界,規模最大;另一個位於江灣,由法國人、英國人、意大利及中國人所組成的公司聯合擁有,整個馬場圓周達二千米,可以進行馬球、跳欄及平地賽馬活動,而他正於這個馬場工作,在馬房內由「打雜」做起,爸爸是安排馬匹膳食的「打料員」,哥哥則是騎馬人。還有一個馬場位於揚子甫,級數較低,由中國富豪出錢建成。
吳志林表示那時用作競賽的馬匹,並非現時的阿拉伯純種馬,而是由外蒙古引入的蒙古馬,生得較矮小,速度較慢,但具耐力及溫馴。每年供應量大概有一千匹左右,由上述三個馬場瓜分。當時的賽馬雖是外國人及中國權貴的玩意,但也接受一般小市民投注,而且英國傳統的經典大賽如打吡、遮打盃等,已經開始在中國發展。

大馬主為猶太人
吳志林謂當時聲名最隆的大馬主是猶太商人沙宣,在三個馬場共養馬超過一百匹,每逢他入場觀賽,都成為其他人的焦點所在。另外,解放前的練馬師除了中國人外,還有三幾位蘇聯人,當中最成功是蘇芬諾夫,乃多屆冠軍,其妻子則是替牛奶公司工作的「揸奶員」。後來中日戰爭及國共內戰,中國賽馬式微,蘇芬諾夫及吳志林等人便轉到香港發展。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