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一片宏觀調控聲中,幾乎所有原材料生產項目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壓縮,特別一些新上馬的項目,隨時會遭到全面停建的威脅。只有一種原材料不但沒有遭到喝停,反而千方百計鼓勵開採和擴充產量,這就是工業的血液——石油和天然氣。
只不過10年前,中國還是一個石油出口國,如今卻是僅次於美國成為全球第二進口石油的國家。從好的角度來看,這表示中國經濟持續超速增長,國民生活水準大大提升;但從相反角度來看,中國的石油產量和儲備相對太少,任何在入口供應方面有所延誤,都會對中國經濟造成極大損害。所以如何加快獲取可靠的石油供應基地,是中國刻不容緩的經濟戰略。
基於這個需要,近年中國的石油專家足迹已遍布世界各產油國家和地區,就以印尼為例,它是OPEC成員國,也是東南亞產油最多的國家,一向以來,都是國際石油巨無霸的天地。跨國公司如BP、Caltex、Exxon都在這裏活動多年,擁有龐大的開採基地。但最近印尼石油部長訪美,卻公開對美政府說美國石油公司在爭取競投新的能源基地上,屢屢被中國的石油公司比下去。雖然高價奪標未必是好事,但也清楚顯示出中國政府對能源需求的迫切性。
除了印尼外,中國幾乎走遍全世界所有石油出口的地區去訂立採購合同,最具戲劇性的一次是去年5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利用出訪俄羅斯的機會,親自促成了一項價值1500億美元為期25年的供油合約,由西伯利亞經由即將興建的2400公里長的管道,把油輸到中國的大慶。但不消數月,這個提議卻因同樣渴油的日本肯高價切入而無限擱置,相信同樣利用不擇手段去搶石油資源的例子會陸續出現。
對於全球最大產油區的中東國家,自然成為中國爭取之地,那些一向與西方國家不甚咬弦的國家,例如伊朗和伊拉克都已經向中國供應石油。但近年連倚靠西方的保守海灣國家如沙地阿拉伯、科威特、阿聯酋,都成為中國石油專家活動的地方。14年前中國與這些國家並無甚麼交往,但此一時彼一時,最近沙地石油部長訪京,受到隆重招待,中國希望藉此能夠與沙地爭取多些採油合作。事實上,中國的努力已漸見成果,今年初,沙地政府批准中石化在沙地勘探天然氣。
中國追求石油的熱誠連非洲那些細小產油國也不錯過,今年1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百忙中也不忘專程到非洲的產油國加蓬(Gabon)、乍得(Chad)、尼日爾(Niger)作訪問,而且和加蓬簽定了30年供油合約。甚至連戰亂頻頻,全世界石油公司都敬而遠之的產油國如埃塞俄比亞、蘇丹、安哥拉,都滿布中國石油人員的蹤迹。作為遲來者(latecomer),惟有在人棄我取的情形下才有較佳機會獲取油源,所以當中石化宣布在蘇丹興建新的煉油廠,全世界石油公司都嚇一跳。
展望未來,隨着國內經濟快速增長,石油需求殷切,據估計,到了2014年,單是汽車數目便達1億輛,超過美國現時數量,屆時耗油量之大可以想見,這不得不令中國為政者為石油資源而憂心。
李庚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