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沙士康復者經常感到疲倦而無法重回工作崗位,中文大學一項研究顯示,他們患上了慢性疲勞症的機會比一般人高二十六倍,負責研究的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副教授榮潤國呼籲政府正視此問題,僱主亦要體諒沙士康復員工,讓他們從事非勞動性的工作。
中大去年十二月開始,跟進一百二十六名沙士康復者及九十六名普通巿民,發現兩成六的沙士康復者出現慢性疲勞症,患上此症的巿民只有百分之一。
榮潤國昨在一研討會上解釋,若肌肉痛、失眠、記憶力衰退、𤷪𤺧或疲倦的情況持續六個月,就可能是患上該症;沙士病人可能因受細菌感染,令免疫系統受損而發病,「真係病,唔係作出嚟!」
他強調,長期休息無助病情,甚至有傷害,惟有多做漸增負荷的運動才是抗病良方。
醫管局昨日舉行周年研討大會開幕禮,中途加插了沙士論壇,讓醫療人員分享沙士的研究成果。除了慢性疲勞症外,各方專家亦發表了最新研究。
中大內科及治療學系教授許樹昌跟進了一百一十位康復出院的沙士病人,平均年齡三十六歲,出院六個月後出現肺功能受損者佔一成五,百分之八肺功能低於七成;中大精神科學系李德誠的研究指出,沙士患者使用高劑量的類固醇有可能導致精神病,醫生用藥前應先諮詢病人的家族病史。
香港西醫工會則首次公開展出由醫護人員設計的室內空氣淨化循環系統「威龍工具」,以對抗沙士及其他高度傳染性的疾病,十二件不同功能的產品包括隔離套房、防毒鞋、防毒沖身器等,利用納米技術和光學射線在一秒內殺死病人呼出的病毒,防毒衣可以密封頭部,室內空氣經過雙向防毒氣泵過濾消毒,可帶進防毒衣中讓工作人員呼吸,預計兩年內完成檢測,不計隔離套房,成本約三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