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發現全球首宗抱嬰中風

港發現全球首宗抱嬰中風

【本報訊】初為人母的婦女,縱使想與寶寶更加親近,也要緊記勿把頭部彎得太低,否則可能會導致中風。本港一名婦人誕下女嬰後,每晚輕抱着嬰兒在右邊身旁睡覺,頸部則傾右側向嬰兒,動作維持了兩個月,結果導致頸動脈撕裂,引致中風,成為全球首個因抱嬰兒而中風的個案。

個案在國際雜誌發表
中文大學醫學院昨公布,一名四十一歲的婦人,於二○○一年九月誕下一名女嬰,其後的兩個月,婦人每晚睡覺時都抱着嬰兒,頸部傾右,以便與嬰兒的距離更加接近。結果,該名婦人在二○○一年十一月突然右眼失明,於是立即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求診,幸好數日後視力回復正常,且沒有出現其他病徵。
威院內科及藥物治療部醫生蘇藹欣表示,為病人進行頸動脈超聲波及磁力共振檢查後,發現病人顱顳骨的莖突部份先天性過長,壓着右邊內頸動脈而導致撕裂,動脈也收窄了七成,且血管壁間有血塊,因而引致中風。病人用藥三個月後康復,至今沒有再復發。有關此全球首宗個案將在下周出版的國際醫學雜誌《神經》中發表。
她解釋,血液經由頸動脈到達腦部,當病人長期把頸部向某一方向側彎時,或過度伸展時,頸動脈容易因此撕裂。頸動脈撕裂會令動脈血管的內壁與外壁分開,血液因而進入內、外壁之間的假通道,形成血塊。而真正的血管腔因而收窄,令供應腦部的血液不足,導致中風。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黃家星補充,因頸動脈撕裂引起的中風,初期病徵是頸痛及頭痛,因而難以辨別。繼而會出現一邊眼晴失明、一邊身體癱瘓、語無倫次或感覺天旋地轉等病徵,嚴重可導致永久癱瘓,甚至死亡。
黃家星稱,百分之二點五的中風個案是由頸動脈撕裂引致,以本港每年有二萬人中風計算,因頸動脈撕裂而中風個案約有五百個。
其中長期側彎頭部以夾着電話筒也可能導致頸動脈撕裂,其他的高危動作則包括練瑜伽時過份伸展頸部,及接受捏脊療法時被突然捏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