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天文台昨晨在一個多小時內連換幾次暴雨警告,引起不少上班上課市民批評,天文台解釋,發出黑色暴雨警告是為了市民安全,但造成這場暴雨的小漩渦氣流「來得快亦去得快」,令黑雨警告只是發出四十分鐘即改為紅雨警告。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楊敬基表示,天文台昨晨是根據雨量來發出各級暴雨警告,由於八時後雨量迅速減少,所以不能再發黑雨警告,否則一樣會受人質疑,而市民亦應改變錯誤觀念,黑雨警告只是叫人留在安全地方暫避大雨,並非不用上班。
楊敬基表示,今次影響本港的氣流非常廣闊,從衞星圖片所見,其雲帶覆蓋範圍由越南至上海,而這個氣流特別之處是沒有在地面形成低壓槽,令大雨並不持久,香港昨晨受該氣流影響,在上空形成一個闊數十公里小漩渦氣流,小漩渦在本港造成大雨每隔幾年就出現一次,但好像今次般橫掃全港卻較罕見。
他指出,小漩渦不斷旋轉的氣流更快地將水氣帶上空中形成雨點,所以雨勢更大,昨晨全港平均雨量超過八十毫米。
他表示,天文台約在昨晨七時觀察到小漩渦在大嶼山海面形成,之後便迅速移向港島、九龍及西貢,數十分鐘後移離香港,小漩渦不但移動快,而且變數大,他們很難準確預測大雨會維持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