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堪稱為石屎森林的旺角鬧市昨日出現「奇迹」,渠務工人在馬路中心挖泥時,竟然在只有兩米深的地底,發現一批距今至少一千五百年歷史的罕有古代文物──四個大小不一的平底陶罐。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館長(考古)孫德榮形容,在旺角這麼高速發展的城市中,竟發現這批相信屬於東漢至晉朝年間的文物,可說是非常罕見而神奇;而發現文物的工人則謂:「初頭以為係垃圾,原來係寶!」 記者:張家樂
發現古物的現場是旺角豉油街近俗稱「女人街」的通菜街的馬路上,現場正由渠務署工人進行改善雨水排放系統工程,並挖開了一個八米長兩米闊的土坑,土坑內滿布水管和石屎樁柱。昨晨八時許,姓朱工人正負責操作一部挖泥車工作,當挖泥斗在約兩米深土坑下將一堆泥土挖起時,他突然發現泥土中有三堆被黃泥包裹着的異物,起初還以為是戰時遺下的炮彈,於是將它放在路邊。
當工人再掘起另一堆泥土時,又發現另一件異物,工人於是將四堆物件放在一旁細心研究,並將表面的泥土掃開,發現原來是類似器皿的東西,知道事不尋常,於是報警。警員到場時亦不敢妄動,立即吩咐工人暫時停工,同時通知古物古蹟辦事處派員到場識別。
不久,三名古蹟處專家到場,他們小心翼翼地用工具將器皿上的泥土慢慢掃開,經一番研究後相信是一批「古物」,於是將「古物」帶返辦事處作進一步研究。同時,經視察現場土坑情況,相信附近再有其他古物的可能性很低,於是收隊離開,而工人亦在下午復工。
意外發現這批文物的姓朱工人事後說:「初頭以為係垃圾,重諗住掉咗佢,點知原來係寶,唔知值唔值錢呢?」他形容掘出寶物的土坑附近鋪滿水管及電線,過去曾進行多次工程,可是千年陶罐最終能夠保存下來,可算十分「好彩」。
經古蹟處研究,被發現的四個大小不一的平底陶罐,最小的一個是素面的,即沒有任何花紋,其餘三個則有一或兩道弦紋,其中一個更有「青釉」。按器物的特徵,相信屬於東漢晚年至晉朝時期的民間器具,即距今二千年至一千五百年左右。
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館長(考古)孫德榮表示,香港出土平底陶罐並不常見,而發現的地方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城市,其海岸線經已改變,地貌亦與古時不同,可說是已人面全非。他指出,旺角新填地街在六十年代才填海出來,因此現場的豉油街在古時乃是海岸位置;同時,從發現的平底陶罐中發現有海洋的沉積灰沙,更可相信該處古時是在海堤邊,有人類居住。
孫館長又稱,今次發現古物位置在地底一點五至兩米深,屬於「現代擾亂層」與「海相堆積灰砂層」之間的碣砂層。他說,發現的四個平底陶罐都非常完整,懷疑現場古時是一處墓坑,而該批文物則可能是陪葬品。文物現時暫時會收藏在倉庫中,有機會會向公眾展出。
另外,來自北京的中港考古研究所主任劉茂亦對今次發現表示詫異,她覺得罕見的並不是指在兩米深的淺層發現古物,而是香港發現東漢平底陶罐比較少有。她指出,平底陶罐是古代老百姓用作盛載食物的平常用具,與宮廷物品不同,它可能千百年都沒有改變款式,但專家可從其他方面印證它的年代。
至於在兩米深相對地淺的地底發現文物並不出奇,由於很多因素的影響,即使是數十年前的化石亦有可能在地表上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