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現 好媽媽首要關心子女<br>八成母親憂心子女致焦慮

調查發現 好媽媽首要關心子女
八成母親憂心子女致焦慮

【本報訊】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就母親節到臨,有調查發現,八成受訪母親都因擔心家人健康及子女學業等,出現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部份甚至變得暴躁和激動;不過,亦有調查選出「母親」為最尊敬人物,更有受訪者給予母親一百分,令不少母親甜在心裏。 記者:翁煜雄、蔡建豪、陸羽平

民建聯最近訪問一千二百名母親,發現三成四人最擔心「屋企人健康」,其次分別有兩成擔心「管教子女」及「子女學業」,而擔心家人失業的較去年上升,約有一成三。三成四母親因擔心的事情而感到「緊張和焦慮」,一成半因而「有時變得暴躁和激動」,各有一成三感到「好唔開心」及「疲倦」;有的更感到「挫敗感」及「憤怒」。

多是家裏揸fit人
被問及母親最大責任時,五成二人認為是「管教子女」、兩成六認為是「照顧屋企人嘅飲食」,其餘為「打理家頭細務」及「照顧丈夫嘅需要」。母親節當天,五成母親希望聽到家人說「母親節快樂」,其餘的體貼說話包括「我以後會多些關心你」、「我每天都愛你」、「今天你話晒事」。
母親原來是家庭「揸fit人」,若以五分為滿分,兩成半認為自己在家裏的話事權達五分,兩成九予四分,三成三有三分。
立法會議員蔡素玉說,母親照顧家人時承受壓力,建議家庭主婦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擴闊視野及社交圈子,子女及丈夫亦需體諒作為母親的憂慮及關心,並分擔家務等。她又說,兩成半受訪者曾參加「自在人生自學計畫」,顯示婦女積極自我增值,但有三成半不知道該計劃,當局應加強宣傳。

身為父母與時並進
要做好媽媽,到底要甚麼條件?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上月訪問五百六十名母親及五百十七名就讀小四至中三的學生,結果發現,媽媽及子女均認同「愛錫及關心子女」是好媽媽的首要條件。
超過八成受訪學生認為自己媽媽已具備「愛錫及關心子女」的條件,但有近一成七子女將此列為媽媽應改善的首要項目。此外,「識煮飯,入得廚房出得廳堂」也是做好媽媽的條件。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葛琳卡博士指,很多媽媽未曾認識及了解子女成長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單一而沒有變通的愛錫方式已不合時宜,作為父母應與時並進,才能讓子女感受到愛。
另外,青年協會訪問五百三十四名青少年,平均給予母親八十五點三分,一成六更給予滿分一百分,八成三認為自己與媽媽關係良好,亦了解他們,六成若遇不如意事會告訴媽媽。

最尊敬人物「母親」
遊樂場協會及耆康老人福利會,今年初則訪問一千二百多名市民,四成六為長者,五成四為青少年,兩者都選母親為最尊敬人物,各有六成;父親則同樣排第二。十八歲的阿敏自幼失去父親,全靠母兼父職,母女關係融洽:「我哋好似朋友咁,互叫花名,又會講心事。」六十五歲的黃先生雖身為人父,但亦感激母愛偉大:「我阿媽對我好好,我老婆對仔女好好,連我都自歎不如。」
資料來源:幼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