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話別人「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都說人生如戲,台上亦恍如台下,若說離亂興亡,又何分古今。看《桃花扇》,感覺正是如此。
這是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故事,以金陵為背景,為孔尚任所撰。他是孔子六十四代孫,不光是才子,更是聖人之後,不折不扣的頭面人物了。在他筆下,李香君手中的一柄詩扇變得滿溢着浪漫色彩。
只因權姦上門逼婚,而她心早有所屬,不屈以致撞地傷頭,讓血濺扇上。善畫的楊龍友就着血漬在上面描成幾枝桃花,說是「葉分芳草綠,花借美人紅」,的確哀豔透頂。這柄染了血的扇子除了描出一個才子佳人的傳奇,更隱含着國家民族大義。香港話劇團於本月十五至二十九日將這齣名劇搬上舞台,真可說是挺大膽的嘗試。導演蔣維國還要用現代手法來演繹,那更值得另眼相看了。
今天的南京,哪還得見李香君的故居媚香樓。眼下供人發點思古幽情的,就光有《桃花扇》和劇中最後那幾句詩:「曾恨紅箋啣燕子,偏憐素扇染桃花。笙歌西第留何客,煙雨南朝換幾家。」
畢竟無數樓臺無數草,六朝煙月已茫茫。金陵,早變作南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