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資訊發達的世界裏,要成功最緊要講求創意和速度。看看近年崛起的某些新興行業,其創業者多是IQ爆棚兼出招快的閃電一族,讀者不妨回顧一下有哪些行業是箇中之佼佼者,不過應當留意的是,利用財技或官商勾結者則不在此列。
美國自1978年放寬航空條例後,第一間以廉價機票商業模式闖進特惠市場的要數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Airlines),及後有JetBlue和ValueJet等相繼加入,後者因96年在佛羅里達州發生墜機事件而陷入信心危機,最後改名為AirTran,因為競爭激烈,經過一輪淘汰,西南航空仍是該行業中陣腳站得最穩者。
歐洲版圖那麼大,為何到近期才有類似廉價機票航空公司出現,難道歐洲企業家創業者的頭腦真是慢人一拍?
非也,只是歐洲國家眾多,要坐下來傾掂開放跨國界航空市場給這些特惠機票公司需時甚久,最後終在1997年達成共識,應聲彈出的有Ryanair和EasyJet,頭兩三年盈利以倍數攀升,成為行業中的明星,然profitmargin大,不難令人垂涎,遂吸引加入參與者眾,目前已多達50家。供應大增,令營運者須降價招徠,對消費者而言當然得益不淺,這是自由市場經濟可愛之處,可是另一方面,經營者面對割喉式減價戰,在高固定成本、減無可減的變動成本和低邊際利潤的情況下,開始feelthepinch。
EasyJet本周已發出盈利警告,Ryanair創辦人奧拉利(MichaelO'Leary)則指噩夢剛剛開始,另一家市場追隨者Duo剛於上周末宣告壽終正寢,足見競爭激烈程度,最後有多少家能生存,便要考考領導人的腦筋了!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