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明白藝術」

「人人都想明白藝術」

「人人都想明白藝術。為何我們不嘗試了解鳥兒的歌聲?為何我們愛夜色、鮮花、身邊的一切而不嘗試去了解,卻覺得必須要弄清楚畫意?」畢加索(PabloPicasso)曾說。
一八八一年十月二十五日生於西班牙馬拉加的畢加索,自小已流露藝術天份。他那教繪畫的父親在他十三歲時,就因兒子才華洋溢而宣布封筆。
畢加索十九歲移居巴黎,開始終身不斷的藝術創作,直到一九七三年病逝。他早期的畫較抽象,後來先後轉入寫實與傾向超現實主義,二戰前後畫風則趨向結合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着重表現痛苦、受難和獸性等與戰爭有關的主題。他的畫數以萬計,晚期還有大量雕塑、陶器等作品。

畫風隨着情史變化
二十世紀每個藝術運動幾乎都受他影響、有他參與以至由他創立(立體主義)。從未有畫家或雕塑家像他那樣,在生時已如此出名。名氣亦是他的護身符,二戰時納粹德軍不敢對付他,戰後他大力支持斯太林,但連在美國也幾乎沒受抨擊。
有趣的是,畢加索的藝術與他的情史有明顯關係;每次他的畫出現新的女主角,畫風都有變化。他結婚兩次,另外至少有五個情人,相當風流,儘管他曾侮辱女人「不是女神就是門口地毯」,但女性還是為他的魅力着迷。
《蘋果》資料室/《時代》雜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