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成了南韓的國家文化遺產,還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接到東北一名大學教授的報告後,痛心地表示:「如果國外申報成功,我們還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
周和平上月在雲南出席「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工作交流會」時透露,東北一名大學教授近日發給他一份急件,表示南韓正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該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這個節日列為南韓國家文化遺產名錄,很快就會向聯合國申報為「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端午節俗稱端陽節,源於中國遠古的祭龍日,而吃糭子的習俗,傳說源自紀念詩人屈原,龍舟競渡也與為屈原招魂的傳說有關,本應是沒爭議的中國傳統節日及文化傳統,而且很早就流入日本、南韓、越南等周邊國家。
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冰庵早前在報章撰文指出,早在一九六七年,南韓已將江陵市的端午節慶典列為「第十三號國家重要文化遺產」,每年均舉行盛大活動,吸引國際間百萬人次參與和觀光。在聯合國設立「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後,南韓即準備申報端午節為該國遺產。
他表示,中國民俗節日文化遺產一直受到損害,有的被人為地淡化,有的被扭曲變形,端午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佳節,一直未列入國家法定節日加以保護,以致當代青少年只熱衷於歡度西方節日。
周和平說:「有着悠久歷史的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如果外國申報成功,我們還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他透露,中國正考慮將所有的傳統節日打包,加緊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人民網/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