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精明的婦女應為預防骨質疏鬆做好準備,以免在更年期後骨質流失加速而出現骨折。醫學界估計六十五歲以上女性,有四成五患有骨質疏鬆;中文大學專家設計一套「預防骨質疏鬆症十二招式」運動,只要每天做二十多分鐘,便有助預防骨質疏鬆及減低骨折風險。 記者:梁洵瑜
骨疏鬆症即是骨頭變脆弱,所以很易折斷。骨質在高峯後期逐年減少,更年期後的女性由於荷爾蒙分泌急劇降低,骨質流失加速,骨質密度可於短短五至七年間損失達五分之一。醫學界統計顯示,本港每日均有十名六十五歲以上市民,因為骨質疏鬆而引致骨折入院治療。
中文大學賽馬會骨質疏鬆預防及治療中心經理郭慧良說,骨質疏鬆以女性居多,平均每三名女患者才有一名男患者,主要原因與女性在四十歲後骨質會急速減少有關。而身材矮小、長期缺乏鈣質、少做負重運動、抽煙及酗酒等人士,出現骨質疏鬆機會也較大。
郭慧良表示,該中心的醫療人員設計了一套十二招式的主體運動,減少出現骨質疏鬆機會。十二招式主要是強化肌肉的負重運動,尤其針對骨質疏鬆者容易出現的脊椎骨、髖骨及腕骨骨折,鍛煉相關位置,增強肌肉力量。
他解釋,負重運動是預防骨質疏鬆的最好方法,該套動作包括提重肩上推舉,初做者可以手持一個約五百毫升的水樽,向上推,熟習後可加重水樽重量,如每邊水樽一公升,這個動作可鍛煉三頭肌;其後可進行提重屈臂等招式。
該套運動適合健康市民、有初期骨質密度偏低或骨質疏鬆的人士進行,但應先做熱身運動,才做該十二招主體運動,每組招式做二十次,需時約二十至三十分鐘。他強調,如已因為骨質疏鬆而骨折人士,則要請教醫生或物理治療師。
郭慧良又稱,市民平日也可多行路、跑步及耍太極,因為這些都是負重運動,若再做一些增加平衡的運動,可減少跌倒機會。因應下周日是母親節,該中心將於本周六下午二時至五時,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地下大堂舉行「母親節健骨日」,該中心物理治療師在場教導這十二招式,讓子女與母親一起學習,在場並有骨折風險評估及超聲波骨質密度測試等活動,查詢電話2252-8833,網址為